患有肺癌的王阿婆,在服用了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生产的抗癌保健食品近两个月后过世。该产品东莞原代理商
“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目前医疗广告违法违规的现状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对目前虚假医疗广告泛滥、误导群众就医的现象给予了强烈抨击,并建议全面禁止医药广告的发布。
案例1:两万元特效药无效主治医生关门走佬
在东莞樟木头镇工作的王海珍(化名)说,她今年27岁,准备国庆期间回湖南老家结婚,但半年前她去医院验血时却发现自己患上了“大三阳”。为了能赶在婚检前控制病情,她到处寻找可快速治疗乙肝的信息。
去年12月初,她从广告上看到樟木头镇某医院门诊部可治疗“乙肝大小三阳”的广告,于是致电询问,该门诊部刘主任声称她的病完全可以彻底根治。
今年1月中下旬,
然而,今年3月底,坚持用完了10个疗程“特效药”的
案例2:患者服抗癌食品死亡代理商说产品不抗癌
东莞市石龙镇
采访时,阿婆的女儿阿清告诉记者,1991年父亲因为胃癌病故,2004年9月,二哥又被查出患了鼻咽癌,2005年12月初,阿婆又被石龙镇人民医院查出患上肺癌,医生说积极治疗还能活半年。
正在全家一筹莫展时,东莞原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代理商
随后,记者找到了该产品代理商
然而,随着对该产品本身了解的深入以及广大癌症患者的使用效果证明,该产品根本不具备抗癌的功效,而广告中提到两位治愈的肝癌、直肠癌症患者都不存在。
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抗癌作用厂家是怎么说的呢?近日,记者以购药者的身份打通了湖州×怡植物纤维食品公司负责人郎生的电话,郎生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该食品有绝好的抗癌作用,并称,浙江长兴74岁的刘恒祥患有脑肿瘤,医院说无药可救,服用其产品一周后,即能起床走路云云。
专家说法 慢性乙肝、癌症无特效药
中医在治疗乙肝、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是否有特别神奇的作用呢?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汪峰告诉记者,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尚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治愈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都是骗人的。他提醒患者,不要因为侥幸心理而上了骗子的当。
到目前为止,人类也尚未攻克癌症,但是,科学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和起居等)、不良情绪等与癌症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患了癌症后,应到正规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是可以提高生存率的。
消费提醒 8种药品广告不能信
东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目前有8种药品广告是不可信的,消费者一定要注意识别。
据介绍,8种虚假药品广告包括:说得太绝对的,如“药到病除”、“国内首创”、“三盒见效”、“治愈率为98%”;声称“专治疑难杂症”、“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用专家、病例、患者作证明的;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的;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的;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和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
另外,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用药、性功能障碍用药、艾滋病药品、计划生育用药、防疫制品等都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如有宣传均属违法。
相关链接 虚假医疗广告8大花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商家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惯用的伎俩有以下8种:
1.诱导就医,引君入瓮。
商家捏造很多与疑难病典型症状相似的病历,再以“治愈患者”的口吻大肆吹嘘,然后煞有其事地配上“患者”照片,有的甚至注明“患者”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当然,地址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找都找不到,身份证号码也大多是假的。
2.义诊会诊,小恩小惠。
商家组织一批所谓的“专家”进行义诊,免费做一些简单常规的体检,然后就会“查出”一些疾病,最后告诉你他们恰好有很见效的“新药特药”。
这种略施小惠的捆绑式推销方法,严重干扰患者正确求医思路,既浪费了钱又耽搁了病。
3.高新科技,迷人耳目。
很多商家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声称“研制”了各种高科技产品。由于普通患者对医疗产品没有太多的了解,很容易受骗。
4.疗效宣传,有名无实。
夸大疗效、夸大服务质量、承诺很低的费用,比如,手术不用开刀,无疼痛,不影响工作。
5.专家身份,偷梁换柱。
利用患者慕求名医的迫切愿望,给自己妄加头衔:专家、教授、某著名医疗机构的退休领导,很多头衔都不是医学专业技术职称。
6.疑难顽症,大包大揽。
很多虚假医疗广告在宣传自己的时候都吹嘘什么病都会看,越难的越拿手。
7.超期服役,迷惑性大。
超过证明有效期的广告继续刊登。这种虚假广告的迷惑性更大,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8.明星效应,现身说法。
有些电视广告中,商家高价邀请影视明星们“现身说法”,大谈其产品的好处。由于明星们一般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容易让患者相信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