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摘1)
日期:2006-04-06 03:16  点击:365
高原的垃圾(1)(图)


下撤途中捡垃圾(图为馒头哥和老鹰哥) 作者摄

  这次我们在珠峰看到的景象也是很让人担忧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垃圾如果没有有效的清理措施,这里将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1989年成立的时候,进入珠峰地区的登山者和旅游者每年只有3000多人,但到了2001年,登山者和旅游者超过9000人。目前每年到珠峰保护区的人数超过1万人。这些人在珠峰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物。
  其实对于西藏这样工业不发达的地区来讲,发展旅游业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可是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带来环境的破坏。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张永泽认为,“西藏的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环境保护已经被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每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是环境的问题还是越来越突出了。
  难道现代文明就必须意味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而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珠峰地区冰川的消退正逐渐显著,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据说1988年的时候,从山下看珠峰,到处是白雪皑皑的。可现在看上去,整个珠峰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说,近年来他每年都到珠峰来,今年观察到东绒布冰川消融区的上限是海拔6400米,而2002年是6350米。50米的上升幅度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变动幅度应该在每年10米以内,这说明冰川的消融非常快。
  到大本营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去适应性训练时,走到一个冰川融水湖。蓝蓝的湖水映着蓝天和雪山,很美丽。然而这个湖在几年前是没有的,正是由于近几年冰川消融退缩后造成的。
  这就是我们到达珠峰时候的状况,也是我们面对的生态和环境。
  关于环保问题,老鹰哥刚到拉萨的时候和他那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小蜜虫(陆星儿),在电话里有过一段这样的谈话:
  “爸爸,你已经在拉萨了吗,珠峰真的那么高吗,比我登过的山还高吗,像电视塔那么高吗?”8848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尽管老鹰哥已多次带她登过一些有难度的山峰。于是老鹰哥问她:
  “你知道地球有两极?”
  “知道,是不是南极和北极?”
  “回答正确,那第三极呢?”
  “噢,那一定是珠穆朗玛峰了!”
  “恭喜,你学会抢答了!”
  “那爸爸,你为什么要去那么高的地方捡垃圾?”
  “那里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过的地方,你希望选手们拿着崇高的奥运火种,脚下踩的是各种垃圾吗?”
  “不希望,可那里哪来的垃圾?”
  “是很多登山运动员遗弃的垃圾,他们也许没有体力带走垃圾,也许有别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为火炬开辟一条圣洁的通道。”
  “我真不明白,他们都是大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难道下山还比上山累吗?”
  老鹰哥一时语塞,只能回答孩子:
  “环保要从每个人做起,在你班级、学校,告诉他们,环境保护是为了他们以后也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如果你们终有人长大了要去登珠峰,他一定希望那里是圣洁的。你说是吗?”
  “嗯,我们要把自己的校园、城市清洁干净。”
  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接受《小崔说事》的栏目访问的时候,我把从珠峰带下来的部分垃圾样品现场展示给大家看,有高山燃气罐、易拉罐、塑料袋等等,就是随地丢弃的,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阵唏嘘。在电视机前看到过的观众,肯定也会觉得触目惊心,而我们在那里的时候感觉就是心痛。我们也明白仅靠我们这些人的清扫是绝对不够的,真正的环境要从日常开始保护,需要所有人的参与。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也只有一个珠峰。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关注环保了。在珠峰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是王鹏后来告诉我们的。那天我们上5800了,其他队员随车下撤回定日了,大本营就只有晓林姐、鹏哥在。傍晚时分,有一个青年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垃圾步履蹒跚地从山上下来,见到鹏哥的第一句话是:“请问我这袋垃圾应该放在哪里?”鹏哥接过沉甸甸的垃圾袋,他第二句话才是:“请问能给我一口水喝么?”这个青年当时一定又渴又累,身体极度虚弱,但却把环保看得这么重要。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6 16: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