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业志愿者助力“新小市民”融入城市
2014-10-14来源:成都晚报
       日前,由成都新空间青少年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2014“TSP”公益项目——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志愿者培训结束了,新一批城市融入志愿者也即将出炉。近一年来,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项目帮助了2000多名农民工子女融入成都,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小市民”。接下来的城市融入课程将分为讲师团和周末班,志愿者将通过“城市认知”“城市共融”“独一无二的我”等辅导板块,继续帮助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融为一体。


    心心互动 促孤僻“新市民”融入群体

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豆豆来到了成都。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豆豆感到很无助:这里没有熟悉的老师和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乡间小路……渐渐地,这种陌生感让他成绩下滑。他觉得自己不被老师喜欢,于是越来越沉默和自卑。

一年前,当“城市融入”志愿者第一次来到豆豆所在班级时,他一个人正坐在班级最右边的第一排,没有同桌也没有伙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志愿者们想方设法让他参与到和同学的互动中,但一次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他们都不喜欢我,我为什么要加入他们?”当时豆豆问的这句话令志愿者姚萌至今记忆深刻。

课后,志愿者单独跟豆豆沟通了半个多小时,并送给他一个书签,期望他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随着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项目在此开展,整个班级的氛围悄然改变,豆豆也逐渐地主动走入同学中间,参与他们的活动。

近一年来,志愿者们一有时间就去菱窠路小学看望豆豆,继续给予他辅导和鼓励。如今,已经上五年级的豆豆已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课堂表现、行为规范、品格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变。老师说,现在的豆豆已不再孤僻,而是变得开朗起来,和同学共同玩耍。

城市共融 认识独一无二的我

像豆豆这样的例子,成都新空间青少年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项目负责人杨香兰介绍,从2013年9月该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已经为学生服务570余人次,间接服务更是达到了2000多人次。

经过第一版课程实践,新一版课程设置有了很大改进。例如在核心理念方面,由原来的“城市融入”升华为“城市共融”。“新市民子女应该与城里的孩子相互融合。”杨香兰表示,“新的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认知、独一无二的我、城市小公民、城市实践等四大板块,这样能更贴近当下的社会情况,也更容易操作。此外,在课程效果的影响面、持续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帮助“新小市民”的队伍中。今年上半年,该项目有35名志愿者,而在近日结束的专业培训吸引了约200余人报名参加。经过筛选,最终50余名志愿者留了下来。为保证活动的持续性,第二批志愿者将分为讲师团和周末班,周末班主要负责视频制作、作文设置、数据应用与分析。为保证课程的质量,项目引入了讲师团竞争机制。

“新小市民”心中的成都

为了帮助“新小市民”尽快融入成都这座城市,“城市融入”志愿者除了在课堂上为孩子们讲诉成都的历史文化、高楼大厦,还让孩子们通过绘画、写作文的方式描绘他们心中、眼中的成都。而孩子们则用充满快乐与童趣的文字和涂鸦,讲述着他们与城市的相互融合,成都在他们心中愈加美丽。

五颜六色的小花,小草是粉红的,大树是蓝色的,小树苗是七彩色的,汽车分为能飞的汽车和不能飞的汽车,天空中的小鸟是绿色的,云是五彩色的,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都。——夏雨悦

我心中的成都鸟语花香、风和日丽。这里没有悲伤,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人们和平相处,日子过得快快乐乐,没有穷和富。所有人都住高楼,鲜花、小草、大树漫山遍野。——郭镜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