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来源:闲时花开    作者:刘娜
是假期,和孩子有关的悲剧越多。
 
这几天,接二连三发生少年伤逝,不少自媒同行已写。
 
有朋友说,还是想听听我的剖析。
 
我不会写情绪用事和流于表面的煽动,让读者感情发泄后一无所获。
 
写作者首要的责任,是诚实、精准、深刻。
 
要有手起刀落的果断与坚定,就像拿手术刀的医生,直击要害,直切病灶。
 
这势必关乎思维颠覆与行动重建——然而,很多人并不想真的改变。
 
不少为人父母者,只想长久被动地沉湎于情绪泥沼与虚假共情里,顽固地坚守自己的错误与孱弱。
 
这样的人,不建议你阅读下面的文字。
 
因为接下来我要写的,很真,也很疼——
 
01
 
可怕,还是可怜?
 
8月12日,广东湛江。
 
晚上八九点,年龄不过三四岁的小男孩,与妈妈一起过马路。
 
不知何故,小男孩情绪突然崩溃,蹲下大哭,不管妈妈怎么拖拽,都不肯随妈妈离开。
 
 
 
车水马龙中,妈妈赌气地扔下小男孩,任由他躺在马路上哭泣,自己转身离去。
 
 
就在妈妈转身离开之际,一辆黑色轿车拐弯驶来。
 
妈妈回头看见了轿车,并未停下脚步或奔向营救孩子,而是扬起手说了一句话,听不见她说的是什么,但愤怒的肢体语言提示大概是“再不起来,车就轧你”之类的诅咒。
 
 
妈妈话音刚落,恰处视野盲区的孩子,就遭轿车碾压。
 
孩子疼痛地揪作一团,妈妈这才从愤怒中清醒过来,转身跑到孩子身边。
 
 
诅咒,一瞬间变成现实。
 
有消息说,小男孩送医后,只是受伤,未殃及性命。
 
万幸。
 
关于这对母子间的惊险一幕,不少自媒同行归咎于妈妈情绪失控和监护缺席,进而倡导当个情绪稳定的父母云云。
 
不能说错,但没有触及事实核心与问题关键。
 
面对崩溃大哭的孩童,为人父母者束手无策、愤怒失控、口出恶言,甚至指责打骂、遗弃不管,本质上是大人没有处理冲突关系的能力。
 
她不知道在孩子崩溃时,耐心地抱到安静处,守在一旁等孩子冷静,或紧紧抱着崩溃的孩子,轻轻抚摸他的后背,他很快就能安抚下来。
 
为人父母,这个妈妈显然没有对等的方法与能力。
 
她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储备?
 
答案是:
 
在她少时成长中,遭遇委屈或创伤时,没有被父母很好地安抚对待过。
 
恰恰因为这,所以她面对亲子冲突,记忆里没有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也没有温柔以待的模板——
 
她没有亲证见识过,她就不具备。
 
也恰恰因为这,当看见孩子哭闹的瞬间,她马上被激活的是她自己童年的创伤。
 
只是这次,她化身成当年责骂遗弃她的父母,她那无知无辜的孩子,不得不重复她当年的命运。
 
当她责骂遗弃孩子时,看似在攻击孩子,其实是在攻击当年的父母——她在以剧烈的反抗,替童年的自己讨公道。
 
这就是创伤的代际传承,也是监控下一幕可怕又可怜的真相:
 
情绪失控的妈妈,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深爱的孩子时,不过是以模拟自己成长的方式,试图重返过去,反抗父母,营救自己。
 
 
只是,她在时空颠倒中,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伤害她的父母,根本就不在她身边,她反复伤害的,却是她最爱的孩子。
 
那个当上妈妈的女人,一直是个受伤的孩子。
 
她对自己的创伤匮乏省察与疗愈,她幼小无辜的孩子,就被她残忍地复制成她童年的样子。
 
她每一次愤怒的失控,都为试图营救少年受伤的自己,也都是对自己孩子的又一次伤害。
 
直至有天,她洞见其中的谬误,愿意停下来,主动终止这种恶性循环,在缓慢改变中改写宿命:
 
她的愤怒,要发给真正伤害她的人;她的深爱,要留给陪她疗愈的孩子。
 
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上帝的归上帝。
 
这就是“课题分离”。
 
真正做到这一点,她和她的孩子才能一起来到新世界,拥有温煦且清洁的亲子关系。
 
上述剖析,是所有糟糕亲子关系的内核,可反复阅读不断实践。
 
02
 
向外,还是向内?
 
8月5日,江西安远。
 
一名14岁少女,在家人惊呼与绝望中,爬上窗户,纵身一跃。
 
她死后,更大的恶,被暴露。
 
少女两年前就身患重度抑郁症,情绪一直起起伏伏。
 
中招后,被妈妈送到一家私人训练营,进行体能训练与感恩教育,为期20天。
 
20天里,少女先后3次遭到教官王某的性侵害,且被逼服下避孕药。
 
1_看图王
 
训练结束后,被父母察觉异样,少女说出实情,父母报警。
 
报警的第二天,少女自杀。
 
2_看图王
 
把魔爪伸向少女的教官,是恶魔,是罪犯,必然会被法律严惩。
 
除此之外,这起悲剧中,令我隐隐不适的还有两点:
 
一,为什么家长们要送孩子去外面,学习感恩教育?
 
二,孩子明明是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还放心她长达20天脱离监护人陪伴?
 
这两点,实为一脉:
 
为人父母最愚昧的地方,是不清楚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是内心秩序与内部系统生了病。
 
这些,都需要在内部疗愈治疗,外人爱莫能助。
 
感恩的孩子,不用参加训练营,与家人有良好关系,体谅父母不易,他人实苦,众生皆难,内心自然心怀感念。
 
抑郁的孩子,是在关系(尤其是和父母的关系)里陷入巨大内耗,她无法向伤害她的人复仇,就向内攻击贬损自己。
 
不管是教孩子感恩,还是陪孩子走出抑郁,把孩子往外推,都是父母懒惰无能的症候:
 
父母不想反思自己,不愿陪伴孩子,不去改变家庭内部系统,只想图懒省事儿交给“豫章书院”这样的吃人机构。
 
连父母都不爱护庇佑的孩子,外人怎么可能珍重以待。
 
3_看图王
 
心理学上有句精准的话:
 
你眼中的问题,都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你看见的是抑郁的孩子,不懂感恩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孩子,自卑胆小的孩子,撒谎成精的孩子……
 
这些问题,不过是孩子为营救自己“故意设计”的解决方案。
 
● 孩子抑郁,是他背负太多压力又自我攻击苛责;
 
● 孩子叛逆,不是他不懂感恩,而是被控制太多,没有自主权;
 
● 孩子沉迷游戏,不爱学习,是他在现实链接中自信心丧失,故而在虚幻世界里称王称霸;
 
● 孩子自卑胆小,是得到的肯定不够,日日活在贬损嫌弃中;
 
● 孩子习惯撒谎,是家中有严厉的惩罚者,他恐惧于说实话的暴力,于是用谎话替自己求情……
 
为人父母,无法洞见这样的真相,亦不想努力解决问题,于是给孩子贴个标签,溜之大吉。
 
这是一种隐性且顽固的罪。
 
你眼中孩子的问题,都是他向你寻求帮助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值得家有儿女的父母,日日诵读,日日践行。
 
03
 
流量,还是真爱?
 
8月11日,河北保定。
 
11岁少年被父亲带着,在公路上参加骑行拉练。
 
突然,少年不慎摔倒在机动车道上,被疾驰而来的轿车碾压致死。
 
 
未成年人骑行;
 
骑行在机动车道上;
 
骑的是成年人的赛车:
 
案发时速度高达37公里每小时……
 
很多人谴责少年的父亲,认为他害死了孩子,有着明确的“疏忽罪”。
 
赞同这样的质问。
 
我更想剖析的,是更为隐秘且邪恶的真相:
 
沉迷于流量的父母。
 
这位少年的父亲,是个短视频博主。
 
在过去数年里,他都把孩子骑行的视频,发到互联网上,引发巨大关注。
 
有人给他善意忠告,说这么小的孩子骑这么快很危险,被他傲慢怼回去,还引发一片叫好声。
 
最后,他的傲慢成了一枚回旋镖,正射中他的眉心,搭上的却是孩子的性命。
 
这位父亲为什么如此执迷不悟?
 
不守规矩,只是表象。
 
深刻内核是,成为博主,收获追捧,拥有流量后,洋洋得意的自大与贪婪。
 
孩子,成了为他的傲慢与贪婪买单的可怜人。
 
20_看图王
 
如今互联网上,有很多靠孩子发财的父母,因沉迷于流量,正消耗孩子的福报。
 
互联网的本质,是快速博取关注和流量,进而赢得热度和金钱。
 
不少父母,为了自己的贪欲与钱财,故意以孩子为卖点,制造噱头,编造故事,兜售看点,博人喝彩。
 
甚至,不顾法律,不顾人伦,制造对立,引起轰动。
 
这是可怖的。
 
需要戒断,需要改变。
 
佛曰:
 
因果不虚,业力不灭。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场场果报。
 
愚昧的父母,会被炫耀欲、占有欲支配,陷入小聪明和小伎俩中,消损孩子的福报。
 
聪慧的父母,知道展示给外人的都是虚妄,存留在生活的才是果实,在沉稳沉静中,缓慢而沉默地陪孩子结出饱满的果实。
 
你的孩子,是你的业力,也是你的菩提。
 
不修行,便业力累累。
 
怀敬畏,得菩提善果。
 
躲开喧嚣的人群,扎根关系的深处,像母羊舔舐小羊、大树守望小树那样,恩养守护,方得始终。
 
30_看图王
 
从不避讳:

我曾是内心有伤的女儿,所以你的伤,我都懂得。
 
我曾是焦虑崩溃的妈妈,所以你的疼,我都理解。
 
我曾是自大无知的父母,所以你的迷茫,我也曾亲证过。
 
感恩我的孩子,他一直原谅我,等候我,疗愈我。
 
于是,我成了今天的我。
 
成了捧出滚烫又冷峻的思辨,修得阔大又沉实的内心,给你们写字的我。
 
亲爱的朋友,别怕。
 
我们一起慢慢研习,慢慢实践,慢慢改变。
 
不自大,不僵化,不固执,不炫耀,不傲慢,不裹挟,不陷入多余情绪,不转移自己课题。
 
直接,诚恳,清明,果断,柔韧,坦荡,深切,勇敢,回到源头创伤疗愈自己,回到关系深处养育孩子。
 
穿越重重迷雾,找到爱的礼物。
 
感谢你读到最后。
 
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376

图片已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