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近日,正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德语课的朱少鹏,接到了一通远在北京的陌生电话,正在上课的他随手挂断了电话。

当天下午,同一号码再次联系了朱少鹏,一条长长的短信,有种“穿越时空”的美妙,让无数惊喜与感动瞬间涌上了他的心头。

这是一段续缘,缘起于10年前。

一场跨越10年的双向奔赴

“我应该给十年前的支教老师打电话吗?”

这样一则求助帖在社交平台瞬间点赞破万,引发数千名网友热评。

发帖人名叫小云(化名),来自甘肃,目前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四学生。

她在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到了小学五年级时,到他们学校支教的几位厦大老师的联系方式。

“我很想打电话给他们,表达我的感谢和问候,感谢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带给我的一段快乐时光,但又怕打扰到他们,

几位老师现在应该是30岁,可能他们每天工作很忙,不知接到一个陌生学生的电话会不会开心,所以很犹豫。”


图片1

来源:小红书截图

纠结了一个多小时,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现在她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很想告诉几位老师,自己现在过得很好,不知道是否该打出这个电话,没想到收获了一众网友的鼓励。


未命名

来源:小红书截图

在网友的支持下,小云终于了拨通支教老师的联系电话,虽然没有接通,但她依然鼓起勇气通过短信表达自己的感谢:

“我在北京读大学,这十年一切都好,现在也准备工作了。

感谢您十年前给我的帮助,那个暑假是我记忆里非常美好的时光。

因为你们的到来,我看到了更广阔、更远的世界,也看到了更多未来的样子。”

1040g2h030vn9vc35lu5g5otstdka39oa9q6hop8!nd_whgt34_webp_wm_1_看图王(1)

来源:小红书

没想到,“后续”很快来了,这个10年前的号码仍然有效,她收到了曾经支教的班主任老师的回复:
 
“我的联系方式一直没变,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还有人能找到我,说一句,好怀念那时候的日子。”


来源:小红书

点点微光照亮未来之路

2013年,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朱少鹏参加了学校的暑期“西部行”支教活动,奔赴甘肃裴家营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来源:小红书

他出生于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四坡村,没有人比他更理解走出大山的究竟有多不容易。

“我希望给那里的学生带去一些外界的信息,用自己微弱的光为更多孩子照亮未来的路。”

刚到支教地时,孩子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帮着朱少鹏一行支教老师拎行李、拉箱子,老师们很快也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了。

在学校,朱少鹏班主任,兼职教美术课和语文课。

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孩子不敢动手尝试。于是,就鼓励孩子们跟着他画,不管画的好或者坏,都会夸奖他们,孩子们越来越大,敢于尝试了。

教学之余,朱少鹏常常到学生家里家访,这始于他来支教时的一点“私心”。

对他来说,孩子求学的过程中,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他希望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一点点地改变那些不愿孩子求学家长的观念。

不仅如此,朱少鹏还在培养孩子们的美育,他常常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未来的样子,鼓励他们走出去看看。

时至今日,当年小云跟着支教老师学唱《Yesterday Once More》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们英语不太好,单词不会读,但当全班一起听这首歌的时候,心里突然有种下一颗种子的感觉。

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是广阔的、浪漫的、色彩斑斓的。

我觉得支教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变得敢于想象,我试图去触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世界,然后我真的从那时那地出发,一步一步走向未来。”



来源:小红书

一个月的时间,朱少鹏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备受欢迎的“孩子王”。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一下课就跑到我这,抓着我的衣襟,一直跟在我身后,上课了也不愿意回去。”朱少鹏笑着说。

在支教结束临别时,孩子们在黑板上写满给支教老师们的话。


来源:小红书

这段支教经历,同样治愈了朱少鹏自己,他看到自己十年前种下的大学梦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说不出有多高兴,同时,也感觉自己被这些孩子们反向教育了。

“他们使我变得更有信心,更加地热爱生活,最重要的是打开了自己被考题书海尘封已久的心,真切地感受到纯粹的爱,也让我变得更会爱。”

他不仅坚持支教,2014年去龙岩的一所山区小学支教,2016年毕业后也积极参加支教活动。

他至今还存着支教时拍的400多张照片,记得教过的每一位学生,即使十年后的今天再翻开照片,还是能准确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来源:小红书


朱少鹏借此机会,和小云约定在北京见一面。

喜讯还不止于此,还有几名小云的同学也联系上了朱少鹏,他们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看着他们循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大步流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时,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播撒下爱与梦想的种子

这是一个跨越山海、超越时间的暖心故事。

十年前,大一学生朱少鹏不远千里奔赴甘肃支教,尽己所能带去世界的缤纷,播撒爱与梦想的种子。

十年后,当初小小的种子,在时间的催化下,已然悄悄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支教一方,花开一片。支教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从此有了交集,成为彼此青春的见证者,而我们是他们幸福的见证者。

正如小云在帖子里写道:“我一路遇见的所有老师精心照顾一颗小小的种子,浇水施肥,所以我才能生根发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感谢每位曾经、正在或是未来会去支教的朋友。”

图片1

来源:小红书

人们常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实,朱少鹏在小云家乡的支教时间并不长,但他们的到来,守护大山里的星光,让山区的孩子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点亮了他们的人生梦想,激励着他们朝着自己的未来一步一步迈进。

朱少鹏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支教群体中的一员。

他当年参加的暑期“西部行”支教活动,成立18年来,参与支教的大学生1000余人,共计影响了1万多名西部地区的孩子。

让心靠近,让爱传递,这或许就是支教的魅力所在,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公益中国网在此衷心地祝福,每一位支教的灵魂工程师,那个为此而一直保留着的电话号码,能够响起期待的铃声。

也希望那些曾经在心中被种下“走出去”种子的小朋友,在成为大朋友后,还能不忘来时路,薪火永相传。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88

图片已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