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最近,一篇名为《被我妈的自我感动式付出搞到情绪崩溃,连班都没法上了》的帖子火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发帖人竟然如此崩溃?

原来,发帖人的妈妈要去女儿所在的城市看她,问女儿要不要从家里带点猪肉过去。

女儿明确表示不需要,妈妈也同意了。

第二天,妈妈却说已经从菜市场买了10斤猪肉冻冰箱了,女儿再次表示不需要,但妈妈似乎没有听进去。

临行前一天晚上,妈妈又问女儿,猪肉放在行李箱里会不会超重。

女儿再次强调千万不要带,这么长的飞行时间,肉会坏掉的,妈妈又一次答应了。

结果出行那天,妈妈托运完行李给女儿打电话说:她带了15斤猪肉都没超重。

那一刻,女儿说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自己脑子里炸开了,很痛苦、很愤怒。

她20多年的人生里,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一直被忽视,而妈妈总是以爱她的名义做一些令人窒息的事情。

她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发现妈妈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次两次,而是贯穿了她整个成长过程:

给女儿报10个补习班,然后骂她浪费钱,但女儿根本就不想上补习班,整个学生时代更是没睡过一次好觉;

女儿说想吃素包子,妈妈答应了,结果女儿放学回家,一咬包子满嘴都是僵尸肉的腥膻,妈妈还振振有词:我这是为你好,你长身体应该多吃肉;

女儿想吃番茄打卤面,妈妈问要不要放一勺冷冻僵尸肉制作的牛肉汤进去,女儿拒绝,但妈妈还是放了;

妈妈问女儿,要不要给她寄点牛肉,女儿说不需要,结果还是收到了一箱80斤的冷冻僵尸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拖到楼下垃圾桶里。
 
图片 1

图片 2
 
来源:豆瓣网友

评论区里,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位妈妈的问题所在:

“她的付出很多都不是你需要的,是她以为你需要的,而且她要你配合她接受这些,你不接受她还要骂你。

表面上她是付出方,你是接收方,实际上她像是过家家,而你是那个被摆布的布娃娃。”

“你试图和她沟通,但是很显然,她拒绝和你沟通,她沉浸在她自己的叙事里,她沉浸在她付出,你就应该接受的剧情里。”
 
v2-f403158d385e4a65ce75b225f4ae9067_720w_看图王

来源:豆瓣网友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听不懂人话、拒绝沟通、沉浸在自我感动、喜欢操纵孩子的父母,我觉得对你好的,但根本不考虑你是否需要。

比如,破天荒帮上小学女儿收拾书包的爸爸,发现书包里有女儿自己写的小说。

他没有夸奖女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没有赞赏女儿坚持写小说的毅力,而是径直冲进女儿的房间,当着女儿的面,把她写了30万字的小说手稿撕得粉碎。

当女儿试图再次沟通这件事时,爸爸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把数学成绩提上去,再说能不能写的问题。

女儿当场崩溃,爸爸脸上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又如觉得儿子被欺负了,一直疯狂追问发生了什么的爸爸,当发现泳池里授课女教练,驱赶打闹的几个孩子,让他们去别的地方玩水。

其中一个男孩的爸爸一直在岸上焦急地看着,等男孩上岸了,他立即冲上去:“那个女教练和你说了什么啊?”

男孩根本没在意,只是说“记不得了”

这可把爸爸急坏了,不停地追问女教练到底说什么了,最后把孩子问烦了,冲他爸爸大喊一句:“我真的!不记得了!”

爸爸气急败坏地吼道:“你被人欺负了你都不知道!!!”

之后,这位爸爸又去问别的小孩,但别的小孩也没记住。

他不依不饶地去投诉那位女教练,当被问及女教练说了什么,他又哑火了。

再如私自打开了女儿带回家的档案袋的妈妈,面对女儿的崩溃,妈妈却说“你又没说不能拆,不就是拆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还有擅自拆开女儿网购筋膜枪的妈妈,以为26岁的女儿买了不可描述的小玩具,不由分说地打了女儿一顿。

v2-c904dc1c0a2070341ec180756efdacab_720w_看图王
 
来源:知乎网友

以及想让女儿报考本地定向师范生,偷走中戏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妈妈……

在生活中,无论是父母对孩子,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或者是求人者与被求者之间等等,经常会上演这种自以为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

这种“为你好”式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强迫性情感操控。名义上的“为你好”,潜台词却是用情感绑架孩子“听我的”。

根本不考虑对方的实际感受,更不顾及对方的真实需求。自顾自地给对方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做自以为对对方好的事情。

付出之后,还要大肆抱怨一番,让对方产生“亏欠感”才乐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牺牲感”。

《原生家庭》一书中,就列出了这类操控型父母所具有的特征,比如:

图片 3
 
来源:《原生家庭》图书封面

①间接控制:经常会把操控伪装成关心,说些类似于“这都是为了你好”、“因为爱你才……”的话;

②直接控制: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孩子的意见毫无价值,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无关紧要;

③只要成年的子女试图把握自己的生活,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生活在内疚、沮丧、愤怒以及深深的负罪感中;

④为了达到控制子女的目的,会把子女当作能力不足,什么事都做不好的小孩子来对待;

⑤为了避免直接冲突,会在其他人面前摆出楚楚可怜的样子,让别人替自己声讨。

比起苦大仇深、总是喜欢把牺牲挂在嘴边的父母,跟孩子抢冰淇淋的家长,也许更受孩子喜爱,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育儿先育己,孩子由父母而来,但并不属于父母。

诗人纪伯伦曾在百年前提醒:“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但是总有父母无法克制住冲动,越俎代庖地想要掌控孩子的人生,自大地认为孩子的选择远不如自己的安排。

曾看过一部纪录片,片中熊猫妈妈教宝宝爬树,宝宝在树上反复练习着,爬上摔下,摔下又爬,树下总有妈妈在等它。

图怪兽_2c4a29ff4c0ca2a26e3b43514579cd92_24704
 
来源:图怪兽

一天,树下的熊猫妈妈看到宝宝灵活地爬上了高高的枝头,扭头就走。

也许,它们此生不再相见,因为熊猫是独居动物,各自有领地,不会轻易离开。

当确定宝宝有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熊猫妈妈便转身独行,留下的只是踽踽的背影。

因为,放手是那么难。

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但唯独父母的爱开始便指向分离。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人生由自己决定的放手,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48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