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起,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要依照成绩来定?
没人能说出具体是什么时候,但它一定由来已久。
久到很多人都觉得给成绩差的孩子臭脸色、暴脾气没什么错......
来源:微博截图
本周,最高法曾发布的一则案例登上多平台热搜榜首,引发舆论哗然。
这是个16岁女孩的故事。
因为父母离婚,她跟在父亲身边生活,父亲最大愿望不是给这个可怜的孩子更多的爱,而是要她考出好成绩、考上985名校。
2022年,女孩第一次高考,被一所非985高校录取。
大失所望的父亲当即要求女儿复读,必须考上985。
毫无话语权的女孩只能妥协,高考完的那个暑假,父亲一直居家教女儿学习。
但令人震惊的是,开学的日子到了,父亲却一直阻止女儿到校上课,将她限制在家中学习。
而这,也是女孩新一轮噩梦的开始。
父亲把女儿首次高考落榜985的失望转移为莫名的怒火,时不时对其进行无底线的家暴。
来源:星视频 微博视频号
2022年下半年,女孩奶奶发现儿子竟然把孙女头发剪成乱七八糟的模样、不让孙女吃饱饭、冬天让其洗冷水澡、不让她与外界交流(包括奶奶)甚至威胁其不听话就不给户口簿、不协助高考报名等。
心疼不已的奶奶为此多番阻止,但都以失败告终。
眼看自己沟通无果,奶奶便将求助的目光转向当地妇联。
随即,妇联联合人民法院、公安、社区、教育局开展工作,赶赴现场调查取证。
最终,在各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女孩终于摆脱了父亲的“魔爪”。
女孩的经历让人唏嘘,也不禁让人发问,这究竟是家庭教育,还是一场对年轻生命的摧残?
来源:图怪兽
这件事情高悬于热搜榜首,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细看下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周围也上演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如今在很多父母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对教育的过分重视、对升学标准的盲目崇拜。
也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打破了家庭教育应有的平衡,让教育变成了控制。
继而,一个个原本正常的家庭、一个个原本开朗的孩子都陷入病态教育的竞争中。
来源:图怪兽
“全力以赴,只为第一”
“只要不优秀,就往死里学”
“考得好,做错事也该被夸奖;考不好,吃口饭都是浪费”
......
在不少父母所信奉的这些“真理”下,孩子也就彻底成为病态竞争下的牺牲品。
还记得之前震惊全网的那个15岁青岛女孩瑶瑶(化名)吗?
自幼父母离异的她跟着妈妈生活,15岁那年,她考上当地相当不错的一所高中。
学习优异的她本该有着大好前程,可一个举动让这一切支离破碎。
那是个周六的晚上,她说要给妈妈按摩,谁料在按摩过程中她从背后用绳子将妈妈勒死,并装进了行李箱……
事发后,无数人为之震惊。
来源:紧急呼叫 资料视频截图
据了解瑶瑶的妈妈张女士毕业于省内一所知名高校,毕业后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斩获荣誉众多。
在身边朋友看来,张女士对瑶瑶的教育颇为严格,甚至也算是个强势的母亲。
她希望女儿能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希望女儿能考入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之后读研或是出国。
总之就是要成功成才、要比自己强。
可在教育这件事上,一昧的高压督促,只会适得其反。
有媒体采访张女士生前好友得知,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很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原来,在一次考试中,瑶瑶成绩退步排到了年级十几名,这个结果让张女士很不高兴。
而瑶瑶同学也提到,瑶瑶曾在学校开玩笑似的说过:“家里什么都好,就这个妈不好。”
可能长期的高压的学习已经让她喘不上气来,可能妈妈这次的不悦对她而言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悲剧发生了。
纵观这起事件,无论是妈妈还是女儿其实都是受害者。
妈妈注重女儿学习没有错,只是用错了方法;女儿排斥妈妈高压的管教没有错,但不该走上极端。
可不管怎样讲,已发生的悲剧都无可挽回,而我们能做的也唯有从中吸取教训。
文首被家暴的16岁女孩和15岁瑶瑶的事件都在呼唤着世人要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
要知道任何时候教育都应该是一种培养和引导,而绝非是对个体的压迫。
来源:图怪兽
为人父母都期望孩子未来明媚生活幸福,既然如此,就更不该事事围着成绩转。
我们要做的是更加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不要把他们塑造成符合某种标准的“学霸”。
“学霸”之称虽然鲜亮,但如果要逼着孩子牺牲年少时一切的快乐,压抑少年时诸多的天性,才能得到一个“学霸”的称谓,那我们的孩子真的会幸福吗?
来源:图怪兽
家长圈里有句话叫“学霸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学渣都是来报仇的”。
在他们眼中,学霸孩子聪明睿智、让人省心也给家长“长脸”,而学渣孩子愚笨不堪,生来就是给父母添堵的。
于是,不少所谓“学渣”的家长开始逼迫孩子学习,向他发泄自己的怒火甚至出现仇恨心理。
而这些被嫌弃的孩子,也自动将自己归为外人眼中的废物、父母心中的耻辱。
可事实上,他们真的是废物、是耻辱吗?
自然不是,人人都想当第一,但第一只有一个;人人都想跻身名校,但名校录取名额也只有那些。
考取第一、榜上有名的孩子固然优秀,但没有当第一、被录取的孩子也有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也有他人无可取代的价值。
来源:图怪兽
我们的孩子带着善意奔赴而来,无论我们什么模样他们都不曾嫌弃,我们又怎能因为不够出彩的成绩而将他们逼上绝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的阿衍,也是个成绩平平的孩子。
但他有爱心,会将流浪的小猫带回家中用心照顾;
有礼貌,待人接物永远彬彬有礼;
也很懂事,会安慰离婚的妈妈“你还有我啊”,会在妈妈需要时主动陪伴左右,会把妈妈的付出全记到心里......
后来,妈妈也不再用成绩打压阿衍,而是接受他在学习上的平凡,支持他跟着舅舅学习电器修理,从事这方面工作。
得到支持的阿衍,也不再伪装成“学霸”,他只想做一个负责任的员工,一个爱妈妈的儿子。
这样的阿衍、这样的人生,怎么不算一种成功;
这样的母子、这样的家庭,又怎么不算一种美满。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36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