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14-30-43-89-136072

近日,长沙岳麓区的李妈妈和周妈妈火了。

图片2

来源:微博截图

她们有着相同的身份,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是唐氏儿童的母亲。

20多年前,她们的孩子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俩人也就此相识。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她们互为彼此的精神支柱,相互支持鼓励,一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相互扶持的日子里,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她们心底萌生,那便是帮助其他唐氏家庭,让他们也感受到支持和关爱。

于是,她们成立了一个专门为特殊家庭提供帮助的公益组织。

多年来,她们通过组织义诊、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为800多个特殊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今年,两位妈妈再次携手,开设了一家为唐氏孩子提供就业机会的公益咖啡店。

在这里,唐氏孩子可以学习咖啡制作技能,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对于咖啡店的运营所赚取的资金,两位妈妈打算用于公益事业,继续帮助更多的特殊家庭。

如今李妈妈的儿子已经21岁,也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这些同行的力量和陪伴,我和我的儿子都受益匪浅。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故事,能够给更多的特殊家庭带来希望和勇气。”李妈妈说道。

两位妈妈的事迹被上传至网络后,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

引发无数网友感慨点赞的同时也让唐氏综合征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图片3
来源:搜狗浏览器搜索截图

何为唐氏综合征?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患者常表现有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面部轮廓特殊等症状。

多年来,社会多方从未停止对它的深入研究,也始终呼吁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接纳唐氏综合征患者。

也正是在这种种关怀帮助下,很多唐氏患者走出疾病阴霾,开始融入社会。

一切本该继续向好发展,可不知怎的,近几年在互联网这本大词典中,“唐”竟然成为一个新梗点。

翻找这个梗形成的源头,发现其大概出自主播张顺飞的直播间。

图片4

来源:张顺飞B站截图

张顺飞是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男孩,因此当他笑起来或是在游戏中进行一些特别操作时,弹幕里总有“唐氏综合征表现”“唐氏”等字眼出没。

后来,说得多了,网友便直接用“唐”字去评论该主播。

谁知这一用便一发不可收,“唐”好像成为一种形容词般出现在越来越多场合中。

刷到土味视频里挤眉弄眼的人,留言说他“唐”;看到眉眼间距宽的动画人物,吐槽他很“唐”;听到直播间画外音的笑声,也得评论句氛围有点“唐”......

当“唐”味愈演愈浓,有人便顺着这股气息,找到了“唐”而衍生的流量密码——打造“互联网唐人”。

所谓“互联网唐人”就是指代那些患有天生缺陷、智力低下,专门被人拿来调侃的“ 视频博主 ”。

小鸭哥,便是一个典型。

图片5

来源:小鸭哥抖音账号截图

小鸭哥来自河南郑州,是个唐氏患者,视频账号由其哥哥主理。

发布的视频内容有小鸭哥的另类行径,比如吐舌头、睡觉打哈欠、上厕所等。

也有哥哥对小鸭哥的整蛊,比如按他的鼻子直到他流出两行鼻涕、在他跳舞时装作不小心给小鸭哥一拳。

伴随着另类的画风,评论区的恶臭也渐趋浓烈。

图片6
 
来源:小鸭哥抖音评论区截图

有人向小鸭哥发出条条荒诞恶俗的留言,有人将他的照片恶搞P图,甚至有人为蹭流量直接用小鸭哥照片做头像,并改名“唐太宗”。

可即便网友的行为这般不堪入目,主理视频的哥哥也没有出面制止。

除了小鸭哥,社交平台上还有很多唐氏儿和其他先天缺陷儿被亲友拍摄后发布出来。

而这类视频大多在本质上又是那样相似,有部分网友曾在视频下发问为何要在网络上发这种视频并指出将先天苦难当成消遣的笑料实属不该。

但这些声音无一例外都被后续铺天盖地的发笑所隐盖。

太多疯狂的网友群起而上,在他们眼中,这不过乐子而已。

于是,一场接一场“互联网狂欢”上演......

当然,网络平台也有不少关于唐氏儿正能量记录或科普的视频。

这些视频中,有的是父母引导患儿学会独立、有的是患儿积极展示自己的本领,有的则是热切呼唤大家放下偏见。

这类视频的评论区也少了许多污秽留言,多了好多鼓励肯定。

但有些赞美之词,听上去总还是有些别扭,比如:

“你真是唐人里最不‘唐’的。”

“在唐人里来讲,你算很不错的了。”

“老实说,我在这方面还不如你这个唐人。”

好像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大家首先看到的还是他们的缺陷,其次才是人本身。

尽管唐氏儿存在缺陷,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生而为人的权力。

他们从来不是别人茶余饭后的乐子,旁人也无权对这种先天的苦难加以审视。

图片7

来源:毒教材封面

还记得之前让无数国人暴怒的“毒教材”事件吗?

当大家都在为课本上那些不合时宜的插图形象发声时,有人认为插画人物长相过于丑陋,而且眼距宽鼻梁塌,像极了“唐氏综合征”。

此言一出,很多人就将毒教材上的人像插图定义为“唐氏儿”,紧接着,大量自媒体以“毒教材出现唐氏儿”为名展开创作。

插图人物的使用确实无底线,毒教材也确实可恨至极,可唐氏儿错在哪里,为什么要把他们和“毒物”拼到一起。

或许有人反驳:“不用‘唐’来描述,那还能用啥来描述!”

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用来形容插图人物的词语有太多太多,何必非得说出那句伤人心的“唐氏儿”。

如今的舆论场,“唐”字的覆盖面积似乎又广了一些,它不再局限于唐氏儿本身或其他令当事人不适的形象。

而是成为一种攻击词。

在吵架争执时,在理亏狡辩时,在看不惯某人时,我们常能听到:

“这么‘唐’,你怕不是个唐氏儿。”

“懒得跟你这个‘唐’掰扯。”

“祝你一家都‘唐’起来。”

......

还有人喜欢在说出这些话后,再补充句“没有歧视唐氏征的意思”。

但无论有没有这个意思,当这种话语说出口时,潜意识里就已经对他们有了歧视。

我们总以为在发泄情绪时随口而出的“唐”没什么大不了的,却不知这就像一根冷箭,直接命中唐氏患者及其家属的心脏。

用一种歧视来证明另一种歧视,用一种羞辱去证明另一种羞辱,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这是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但这里的自由是徜徉在阳光下的自由。

我们可以自由表达想法,但真的不要把他人的苦难用作武器去攻击别人。

图怪兽_3d9fa76d3025adbe668d0b441252db82_61668

来源:图怪兽

在我国,每年约2.7万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他们的智力可能一直停留在幼儿阶段,他们的动作可能不会那么麻利干脆。

但性格温和、善良有爱,虽然生来不幸,却始终努力生活。

他们想努力融合这个社会,想跟正常人一样不被另眼相待,但生活总是不经意地伤害他们。

当下,我们能为他们做的,有很多。

除了进行自我反思纠正自身问题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外,“唐”字发源的网络也应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上有所行动。

比如制定相应的规范,对这一群体的表演内容进行审查和约束,避免过度营销,同时清理不文明留言,营造风清气正的上网环境。

将“唐”从互联网热梗词典中彻底抹除的路,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也不要因此谈“唐”色变。

它是个美丽的汉字,只是被人加注了不该有的注解。

当褪去这层污垢,它还有很多美好的含义。

它可以是大唐,是盛世,是一种文化。

也可以是唐氏综合征,但这时一定带有发自内心的尊重、由内而外的教养。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31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