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14-30-43-89-136072

“啃棒骨啃出一双靴子,我妈还给我刷干净了。”

图片1

来源:小红书@钱钱爱我 截图

这是前两天被无数人疯狂点赞的一篇帖子,讲的是作者某天吃饭时啃了两块棒骨,吃完饭后啃完的骨头也没来得及清理就出门去了。

可当忙完回家后,发现自己啃的那两块骨头被妈妈刷洗干净摆放着,俨然一对“小靴子”的模样。

不仅如此,妈妈还特意为这双“小靴子”织了一双鞋套。

觉得妈妈此举甚是可爱的作者,便将此事分享至网络,随即引发大量网友围观。

汹涌的评论中,除了对这双“小靴子”造型的夸奖,更多的是感慨:

“我妈会觉得这很没用,甚至占地儿。”

“想知道拥有这样的妈妈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爸妈也如此,我该是个多阳光的女孩。”

......

从中不难看出,不同于作者的幸福明媚,很多人都曾有过被父母各种扫兴的经历。

有人说扫兴的父母太多了,多到让人恍惚间觉得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基本盘”。

言语虽有夸大的意思,但父母愈加扫兴的操作也确实值得重视。

对于这类父母而言,无论所处多么快乐的场景中,他们也都能从中“挑出刺”来,让氛围一下子降至冰点,将孩子的快乐火花迅速浇灭。

事后,他们也极少后悔,甚至还会找出种种理由,以道理之名展开疯狂说教。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此扫兴浇灭的不只是孩子当下的好心情,还有其对于生活的健康心态。

图片2

来源:抖音@都市快报橙市互动 截图

还记得那个给妈妈买花结果被骂的男孩吗?

男孩正读初中,那天恰逢节日,心思细腻的他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原以为妈妈收到后会很开心。

不曾想,妈妈却因此勃然大怒甚至逼他回去退掉。

最后,男孩哭了,可妈妈看到儿子落泪后,反而更加不理解,说道:“这小孩送给妈妈的礼物,送的人开心,收的人更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好礼物。”

看着男孩坐在书桌前默默流泪的模样,我想他一定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以后,他可能不会再买花,也可能不会再将爱意放在阳光下表达。

一场本该充满温馨的反哺之举,硬生生演变为一场闹剧。

而放眼广阔的世界,这个男孩的故事不过因父母扫兴而受伤的一个小小缩影。

如今,仍有大批孩子被困在这团阴影中。

图片3

来源:小红书网友 截图

比如拿到三等奖学金后跟父母报喜,却被质问“怎么不是一等”;

比如给爸妈发了张和同学在外面吃饭的照片,却被埋怨“我们天天想办法省钱,你倒好就会吃”;

比如丢了东西后想寻求安慰,却被质疑“这都能丢,以后还能干成啥大事”......

在这种“扫兴”的拉扯中,受伤的孩子慢慢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和父母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和父母讲述痛苦,痛苦就会加倍。

图怪兽_9e30a589ef5cacc5b19e20fe8a92f5d8_59951
 
来源:图怪兽

于是,他们闭上了嘴巴,收起了行动,将自己的心扉锁起,与父母渐行渐远。

如此场面,难道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但走远的孩子并非放下心事潇洒生活,他会在看到别人的幸福时,像个小偷偷窥他没有的东西。

也会在无数个深夜,在网络上匿名发问:“真的会有父母见不得孩子好吗?”

其实,父母扫兴的原因有很多,绝大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表达爱。

他们总以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

孩子进步了,怕夸奖会让他沾沾自喜,成绩就会后退;孩子买了件心仪物件,怕赞美会让他迷失方向,花钱更大手大脚;孩子有了个极好的创意,怕认同会让他得意忘形,不再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在他们眼中,夸奖就是成功的绊脚石,而扫兴才是进取的动力,就如有家长所说:“谁不希望孩子过得好啊,我们话虽难听了些但句句在理,小孩成长路上就得有人来唱红脸,他才能成才。”

殊不知现实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从打压中获得成长,因为内心的抗拒注定他们不会接受父母的意见。

而除了“为了孩子好”这一原因外,父母之所以扫兴也可能是他们本身就不快乐。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成长心理学》里写道: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被虐待的那些人,他们成年之后,可能更容易嫉妒和憎恨别人,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能容忍孩子比自己的童年快乐。

或许父母也曾是个被扫兴重伤的孩子,所以些“窒息”的经历让他们形成了“肌肉记忆”,在为人父母后也学着父辈样子教育起膝下的孩子。
 
要知道快乐的能力可以传递,不良的情感教育同样也可以熏染延续,记得网络上曾火爆过这样一则漫画:

姥姥又指着妈妈嚷着:“没用的东西!”

妈妈又指着自己嚷着:“废物!”

而自己却蹲下身来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说道:“你真棒!”

于是,世代的创伤终于在这位年轻妈妈身上得以停止。

也由此可见扫兴式教育也并非一条走不出的死胡同,当家长们自发觉醒,那很多事情就会柳暗花明。

图怪兽_a79adcf45ac3e0ef67d5863a8a160da7_77503

来源:图怪兽

长大后,有人常回忆过去,想着如果回到童年再做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多好。

可那些曾生活在扫兴之下的人们,却一点也不想。

他们中有些人如漫画中一般成为扫兴的大人,

也有些人在奋力改变,好让自己和自己孩子拥有快乐的能力,让“爱自己”不再是件那么难的事......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215

图片已注明出处,版权类图片获得正规授权,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