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介绍
14-30-43-89-136072

1963年,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因公殉职。

一甲子过后,这个年轻战士的故事依旧被亿万人敬仰歌颂。

岁月的更迭中,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早已润化为一种能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的力量。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再次走进他的故事,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无穷的精神启迪。

图片1

1949年雷锋出生于湖南长沙,7岁就成了孤儿,但在党的关怀下他走进了学堂。入伍后,他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将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如今,雷锋在长沙的故居,依旧保持着泥墙草舍的风貌,每每望去,人们总能从这些气息中看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远大理想,而沿着这份理想的脉搏,我们看到了无数人追逐的足迹:

有“活雷锋”庄仕华,扎根边疆47年,送医送药、倾情奉献,把民族团结、大爱无疆的种子播撒在了天山南北。

有“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来,累计义务献工21000余小时,捐款资助贫困学生300多名,无偿献血7万多毫升。

有“雷锋奶奶”靳国芳,退休后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30年......

图片2

靳国芳

雷锋走了,但在他走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无数个“雷锋”遍布长江两岸。

除了以“雷锋”为名的个人,“雷锋志愿服务队”“雷锋派出所”等部门组织也遍地开花。

“学雷锋,做好事”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自觉,以志愿精神为代表的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蔚然成风,激励着越来越多人向上向善。

今年3月刚到,“雷锋学习周”便以轰轰烈烈之势拉开帷幕,无论是地方政府、相关公益组织还是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雷锋精神、推动善心凝聚。

而在各类学雷锋的公益活动中,我们愈加发现无论是学雷锋还是平日里做公益,都并非是要做多了不起的善举,它可以声势浩大,也可以润物无声。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都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这些事并非惊天动地,真正让他在平凡中成就不凡的是那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看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主动上前搀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好一枚“螺丝钉”的作用.....点点微光聚团成火,无数次这样平凡的“小”善同样能构成伟大的一生。

图片3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已响彻六十年,但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这个七个大字仍旧振聋发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因此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财富,即便时过境迁,仍能历久弥新。

也正是在雷锋精神的指引熏陶下,公益中国网十几年如一日秉持公益初心,身体力行让更多人了解公益、参与公益。

在公益中国网看来,宣传公益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公益认知,当每个人的公益认知有所提高,便可修身养性,能严于律己规范自身言行,能对身边小事抱有施以援手的态度.......在如此氛围下,社会整体文明自然会有质的提升。

而这与当下大力弘扬的雷锋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不也存在相通性嘛,只有当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拥有厚重的精神支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掀起激昂新时代的强劲奏章。

图片4

今天,我们重温雷锋事迹,心中再次感慨万千,学习雷锋从来不止于雷锋学习周,日常的每一天我们都要争做传承路上的追“锋”人,多问一问自己: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图片报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