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凌晨三点北京公交上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这趟夜色公交并不空荡,反而被代驾师傅和“小电驴”挤得满满当当,他们没有言语和交流,只是翻看着手机或者闭上眼歇息......
当车窗外城市的红灯绿酒与车窗内个人的负重前行徐徐展开,人们内心难免不被戳中,继而结合自身感慨起生活的不易:
“没有生活,只有‘渡劫’”
“每天披星戴月,不过为了碎银几两”
......
极速发展的时代里,成年人的生活确实步履艰难,但这种缺乏分寸感的同情、单纯渲染焦虑的论调,对视频里的当事人来说,合适吗?
还记得去年北京市流调报告中,那个“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吗?
44岁来京寻子,18天里辗转20多个地点打零工,每天忙活到后半夜,在被隔离后,人们看到了他的流调信息,继而同情与诉苦的气息弥漫网络。
而面对网友的怜悯,大叔果断说道:“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这是大叔的心里话,也是凌晨公交上代驾师傅的心里话,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平凡而努力的中国人的缩影。
他们不会在北上广的凌晨自拍,感慨时运不济,也不会在薄雾蒙蒙的黎明发朋友圈,吐槽又一次的通宵,因为这是他们的日常,没有什么可被评说。
而在这些日常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和朴实,也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他们参与社会建设,才撑起了这个时代滚滚向前的底盘。
可怜是强者对弱者的俯视,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需要被可怜、被同情,他们只需要被尊重。
细想来,近几年类似凌晨公交这样的视频不算少见,有人是感慨生活随手捕捉,有人则是抓住了贩卖焦虑的“流量密码”。
在他们的镜头下,北上广凌晨的1、2、3、4点的模样应有尽有,靠着画面中疲惫的人群,发出关于苦难的呐喊。
当更多人的情感被此引燃,他们又会发出新的声音:
“你见过凌晨城市的街头吗?比你累的人还在比你努力。”
“你每个熟睡的梦里,别人都在默默战斗”......
于是一波焦虑袭来,不少人开始彻夜难眠,他们想起25博士学历爱情双丰收的高中同学、想起而立之年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大学师哥、想起自己结束一天工作美美入睡时还有无数人通宵达旦,自己好像真的不知道凌晨外面的世界什么模样。
或许故乡与城市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自身与精英的差距给你带了不小压力,但你要知道这是一个焦虑与贩卖焦虑并存的时代,这个时代里,你若接受了这个“毒鸡汤”的设定,才真输了。
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能怎样、没见过凌晨城市的街头又怎样?
这个世界关于成功的定义从来不止一种,我们也不需要跟别人攀比。
人与人本就不同,即便满地都是六便士大家也都抬头看向月亮,每个人看到的月亮其实也都不同。
有人看到的月亮是脱离烟火气的柔美光晕,有人看的是平凡生活中蒸腾而上的烟火。
但无论哪种月亮,它们都高高挂起,散发独属于自己的光芒。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无论外界如何,希望我们能做到犹如清风拂过山岗、明月映江河那般,一如往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