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后,你会发现自己为了筹款做公益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前不久,由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举办的“青春喜迎十九大 志愿服务中国梦”——广西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面对面”宣讲进校园活动在广西大学启动。当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代表吴道杰说出这句心里话时,引发在场其他志愿者代表会心一笑。
西部计划在广西至今已经实施14年了,其间,共有8000多名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广西最艰苦、最基层地区扎根一线,建功立业。然而,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无论有再好的创意和想法,资金问题始终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儿,一些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如何在实践中破解公益活动筹款难题的呢?
找钱做公益太难啦
“找钱做公益太难啦,腿要勤,嘴要甜,脸皮要厚。”贠德政感叹道。他是2015年到广西东兰县开展西部计划服务的,在这样一个山区县城里,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依靠本地实体赞助这条路几乎行不通。
贠德政在东兰的第一桶公益基金,是靠亲朋好友们在微信上捐出来的,几十号人七手八脚地凑了1万多元,用于当地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助学金,平摊下来每个学生只分到几百元,帮助作用十分有限。
意识到这样的方法不能支撑多久,在东兰县待了半个月后,贠德政率志愿团队“杀”回了广州。他事先打听好了几家广州比较出名的助学机构,带着项目策划书,敲开对方办公室的大门,却收获了4次拒绝,有的甚至怀疑他是骗子,不愿与他多谈。
“当时还是太年轻了。”贠德政总结说,当时他刚刚从校园踏上社会,在跟机构对接商谈合作时过于理想化,空有想法而不懂实际运作。一些机构出于组织运作的角度考虑,希望资助的同时能有一些宣传与回报,但贠德政却想尽量在不暴露孩子信息、不消费孩子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双方各执己见、毫不退让,谈判最终无疾而终。
“西部计划志愿者本身就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吴道杰认为,志愿者在法律上没有募捐的资质,再加上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动性很大,服务期在一年至三年不等,很有可能今年与企业达成合作,明年企业方就不知道找谁,因而很少有人愿意与之开展合作。
此外,志愿者自身定位模糊也是造成筹款难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黄加荣来到融水县进行志愿服务,他发现身边的很多志愿者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不清楚。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讲,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定位首先是到基层服务单位做好本职工作,次要的职能才是开展公益活动。
定位模糊,无强制要求,使得多数志愿者对公益活动持“有钱我就做,没钱我就不做”的态度,特别是进入县级机关单位工作后,每天忙于琐事,渐渐失去做公益的初心,更别提主动去争取筹款了。
筹集善款是门技术活儿
2015年,在广西凤山县进行了一年志愿服务后,吴道杰开始尝试使用网络众筹,为村里的学生筹款1.5万元用于购买魔法字帖,并提供相应的书法课。第一次筹款的经历并不顺利,项目上线整整一周,他只筹到了3000多元,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一天,吴道杰发起众筹的消息被一位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的朋友知道了,他热情地帮助吴道杰,指导分析筹款不顺的原因:一是账本不够细致,究竟要为多少个学生买字帖、每本字帖多少钱、是否确实需要上万元资金等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第二,其选择的众筹平台并不适宜筹集这些小项目的资金,因为该平台若没能筹足目标金额,钱是不会出账的。
听取了这位朋友的建议,吴道杰当天下午试着在另一个众筹平台上线一个新的项目:为全县所有敬老院、五保村共307位孤寡老人筹款买收音机。由于账目清晰、数据具体且激发人们的恻隐之心,这一次众筹过程出奇地顺利,善款每天以万元为单位增加,仅3天时间他就筹到了4.9万元。之后,他们用这笔钱购买了307台收音机,并下载了多首凤山老人喜爱的壮语山歌,丰富了这些孤寡老人的业余生活。
自此,吴道杰开始走上靠网络众筹做志愿的路。为了更熟练地掌握网络众筹技巧,吴道杰花了很多时间去网上研究一些筹款达人的心得,学习怎样拍图、怎样写文案、哪些细节能够感动人、哪些真实信息应该充分呈现。他的手机里安装过不下10个众筹类App,随便点开其中一个他都能详细介绍其特点、运作模式和适用项目。
两年多来,利用工作8小时以外的时间,他和服务队队友们通过网络筹款汇聚了10万人次的爱心,筹集项目资金近25万元,推出大小项目11个,开展了近200场次的志愿活动,覆盖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
网络众筹是新时代下一条适合草根志愿者的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道杰发现众筹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应急作用,并不是一条长久之道。“终究还是势单力薄,缺乏稳定的社群作为后援”。
“网络众筹是个不断消耗人情的平台,若仅靠固有圈子里的人献爱心,并不能走多远。”吴道杰表示,他计划在结束志愿服务之前建立一个高质量社群,把愿意为凤山公益出资的人都集中起来,以解决网络众筹延续性差、效率不高等问题。
如何打破从输血到造血的瓶颈
很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会遇到公益项目持久开展在时间和平台方面的局限。在吴道杰看来,志愿者对公益活动的规划决定了筹款方向,“打算待一年,要思考做怎样的活动才能最快取得成效;待两年,要思考怎样才能将公益项目做得出彩,引起关注;打算待三年或以上,就要想着怎样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公益活动或组织,打造志愿文化底蕴”。
如何打破从输血到造血的瓶颈,避免志愿项目随着团队核心人士服务期满后离开,而陷入人走茶凉的困境?一些志愿者也展开了各种尝试。
利用假期时间自费往返广州七八次的德政,在连续被4家助学会拒之门外后,终于成功与第五家助学机构谈成了合作,拉到了7万元的爱心善款。由于善款来之不易,德政和伙伴们决定要合理利用好这笔“爱心启动资金”。在团东兰县委和县招商局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东兰县志愿者爱心淘宝店,销售墨米、板栗、米酒等东兰特产,所得收益与供货村民五五分成,既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又持续保障了公益活动的资金供给。
在服务期剩下的1年里,德政一直想方设法成立一个基金会,建立规范化的机制,为之后的志愿活动持续供给资金。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从事志愿服务的黄加荣,为每天要走危险山路上学的留守儿童发起了“护身铠”项目,为孩子配备书包、防滑靴、求救报警哨子、紧急医药包等必要装备。这一项目所需资金量非常大,一开始,他也走众筹路线,但所得资金只够开展两期活动,一时间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黄加荣被邀请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的交流活动,活动期间,黄加荣主动抓住机遇,随身携带融水县及“护身铠”项目的相关资料,逢人便宣讲,凭借独特的切入点,他的项目最终吸引了广州一家集团30万元的项目赞助金。凭借有力的资金支持,他们将项目效果尽可能做到最好,并在之后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了金奖,再次收获数十万元奖金。
在此基础上,黄加荣等人又发起了“苗绣妈妈反哺‘护身铠’、护航苗族深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传承苗族刺绣文化、增加留守妇女收入,目前“苗绣妈妈”项目已吸纳40名留守妇女作为绣娘,“苗绣妈妈”的个人月收入2000多元,一批“护身铠”用具通过这一项目反哺给了留守儿童。
“尽管筹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坚持’二字。”黄加荣说,网络众筹也好,实体筹款也好,自主创业增收也好,都需要志愿者对当地情况充分调研,因地制宜设计项目,完善和丰富项目资金来源的渠道,这样才能保障志愿服务项目长效开展。(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