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写一部村志
2015-05-15来源:《新公益》 作者:刘素楠
 

        “今天的中国,有多少村庄的传统文化习俗已消亡殆尽,丧失了灵魂的村庄沦落为社会的孤儿,当然我们王坪也不免如此。”在《王坪文化》的序言中,几个年轻人写道。

       他们称自己为王坪之子。王坪,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山根村,行政单位为社。目前有七十多户人家,三百余人。2007年,王坪才走出第一个大学生,时至今日,已陆续出了二十多个大学生。

       为了重拾昔日王坪文化,保留先祖的智慧,这些年轻人回到生养他们的一方土地,为家乡撰写了一部村志——《王坪文化》。他们没有想到,这部村志为王坪带来了惊人的变化,在外求学的王坪之子开始为自己的故乡谋求更长远的打算。

       2013年12月,当几个年轻人站在“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颁奖典礼领奖台上,领取特等奖时,他们才知道,热爱家乡的赤子已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走出大山的年轻人

       2010年,瞿克忠离开家乡王坪,去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机械专业。从未走出过省里的小伙子,一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非常想念家乡,他发现,外面的人就是跟家乡人不一样。

       “农村的环境很好,我也非常喜欢农村人的朴实、纯真,这些在外面都找不到。到了大学以后,很少交到像高中同学那样好的朋友。”大学里人很多,可是找不到多少知心的朋友。老家人很少,但是乡里乡亲非常熟悉,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就可以吃一顿家常便饭。

       瞿克忠也听城里来的同学聊起过童年,在他看来,城里的孩子小时候就只有玩游戏,不如农村里的孩子捉迷藏、过家家有乐趣,而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还真叫城里的同学傻眼。

       历史上,王坪曾是当地的“文盲村”,但在瞿克忠小时候,他得以进入王坪小学念书。

       “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在王坪小学上学,总共四个年级,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都带。”这是一所民办小学,40平米大小,是王坪社第一所小学。《王坪文化》对此有所描述:“黑板是用木头做的,其实只是一张木板用墨汁涂染了一下;教室的地面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张可供使用的桌子,孩子们用的教科书都是欠费赊来的……这样的教育环境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老师忙于教学工作而延误了庄稼,学生家长就将自己收获的一部分粮食提供给老师,以维持其生计。”

       小学四年虽未学得多少书本知识,却也过得无忧无虑。瞿克忠用轻松的语调回忆:“那四年,我们每天早上都随意来,中午上到一两点,老师没有手表,就让同学去附近一家看时间,看表同学就会说成三点,老师就给我们放学了。”他说的普通话里带着抹不去的乡音。

       等到瞿克忠上到四年级时,就没有老师愿意去王坪小学教书了,他们不得不去十里地以外的山根小学,就连特别小的一年级孩子也要跟着大孩子们走路上学。刚到村小时,瞿克忠连乘除法都不会,只好留在四年级继续读一年。如今,王坪小学依旧站在原来的地方,但已经变成了杂物间。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王坪的孩子很少有上到初中以上的。直到2007年,王坪才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随后陆续有20多个孩子,走出了甘肃陇南的这片大山。


       如果不记下一笔,王坪小学恐怕就快被人遗忘了。2013年的寒假,瞿克忠和小伙伴们在王坪小学旧址上贴了一张“爱故乡”的海报——那里,是王坪教育的起点。

 

       发现故乡之美

       “妹妹长得好人采,好像仙女下凡来,站在山中惹花开,站在路边招人来。”王坪社的男女们张口成歌,唱出几千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俏皮的小调和山歌在王坪唱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楚。有人说,当年有文化的人被秦始皇发配去修长城,人们思念远方的妻儿,便有了这婉转动情的曲辞。据说,山歌小调诉相思之愁,人们只能唱给同辈或隔辈听。

       王坪,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山根村,地处秦岭和昆仑山山脉交汇地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却也造就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的民俗多样性。



       2012年,和瞿克忠同为“克”字辈的瞿克利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发起主办的“校内人才计划培养”。该计划旨在推动青年人走入农村基层,关注农村发展之路,探索青年返乡创业之道。项目同时也尝试促使青年人反思大学教育,将个人成长与农村发展结合在一起,在与农村的互动中重新认识自身与土地、农村乃至社会的关系。在此影响下,瞿克利常常进入农村调研、支教。他得知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于是在网上写了一个策划书。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2012年到2013年的那个寒假,所有在外上学的大学生都回到了王坪。瞿克利将瞿克忠等同学聚集起来,商量着要为家乡王坪撰写一部村志。

       很多王坪的大学生对此并不理解,因此,真正参与撰写村志的,只有四个人:在吉林农业大学学习兽医专业的瞿克利,大连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瞿克忠,湖北文理学院学习临床医学的瞿国峰,以及甘肃政法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张占敏。

       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有文史专业背景。凭着一股热情,他们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开讨论会,最终商定下四个板块:历史文学、山水风情、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

       2013年春季开学后,四个人各自在学校整理各自负责的部分,将文字草稿整理成章。从3月份到9月份,他们又找了3个人在家乡负责拍照,记录下四季变化中的王坪。另一方面,为了修改文字稿,他们逐渐吸引关系较好的同学进来帮忙,人手累计下来一共有20多人。“后来也有对我们写村志感兴趣的同学,也想在自己的家乡做,可是只有他一个人……”瞿克忠说道。

       完稿之后,他们向“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组委会提交了4万多字、长达70多页的作品《王坪文化》。2013年12月20日,王坪之子被邀请到北京,站上了“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特等奖的领奖台。

       瞿克利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如果不是接触支农,不是接触乡建中心,亲爱的故乡,我将始终揭不开你美丽的面纱,我的命运、我的思考还将会一如既往地漂浮不定……”

 

       发起爱乡会

       王坪之子们更加坚定了对故乡的深情。“我们当初也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对农村、故乡特别关心,那么多专家、学者、志愿者、农民……有一个山西的农民,自费来北京参加爱故乡活动。他说,这么多年,村子发生了好多变化,他想去挽留乡村的一些传统,但村里人并不理解——一个普通的农民尚且如此。”



       颁奖那天,瞿克利的父亲瞿卫修也到了现场,为大山外的人们唱了一曲王坪小调。特等奖的获得给了王坪父子两辈信心和勇气,为家乡做更多的事情。回到家乡,他们立即在王坪小学的旧址上贴了一张大大的海报,向村里人报喜。借此,也召集了村里人,开启新一轮爱乡行动。

       第一个活动便是三校联合支教。2014年1月12日,济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和南昌大学的15名学生组队来到王坪,进行12天的支援乡村建设活动。“我们向村里的农民借了好多空房子,里面什么都有,村里人还拿吃的过来。”王坪社因外地大学生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村民们也格外热心。

       1月20日,年轻人们又发起了趣味运动会,分成少年组和成年组。少年组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参与,成年组则有“沙包夺分”“争分夺秒”“穿针引线夫妻情”“一家三口吹气球”“三庄拔河争霸赛”等项目。瞿克忠一开始还担心乡邻参加积极性不高,结果当天来了200多人。

       在1月22日举办的迎春晚会上,更是聚集了500多人。“我们社长说,全社也才317人,那天晚上,邻村的人都骑摩托、开车过来了!我们都有点佩服自己!”瞿克忠骄傲地说。晚会由大学生和村民出节目,王坪总共70多户人家,人们住得紧凑,相互之间都经常熟络。王坪的年轻人直接上门找到有才艺的村民,邀请其在晚会上表演节目。



       那个春节假期,王坪社一直沉浸于欢乐之中。1月27日,王坪的年轻人在村里发起了垃圾清理活动,次日,又发起了象棋大赛。但是,一过完年,年轻人纷纷离开故土,踏上出外求学、求职之路,王坪社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2014年2月4日,王坪之子们召开了一次长达8小时的会议,会议结束后,郑重其事地宣布:王坪爱乡会成立。他们希望,传承乡土文化,守护家园,“如萤火虫一样努力发光,照亮脚下这块贫瘠的土地”。

       有几个在王坪工作的同学,想着在县里注册一家民间组织,持续援助家乡建设。但是,民间组织的注册对办公场所、人员、资金等都有一定要求,把他们难住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