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将建20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2015-05-12来源:成都商报
   据成都市民政局介绍,从2013年开始,成都市在中心城区选择10个社区开展试点,在社区(村)建设标准化的避灾标识系统,让人们沿着标准化避灾标识有序流动,科学和安全避灾。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5月,成都市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共制定八大标识系统,分别为疏散导向标志、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避难场所标志、自然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指挥场所标识、综合减灾宣传标识、物资储备标识、成都综合减灾标识。这些标识将沿着疏散路线,从家门口一直竖立到避难场所。特别是在每个复杂路口,都会设置明确的标准化疏散导向标志。每个市民从自家门口出发,就可以在沿途标志的引领下,一路走到最近的避难场所。

  据了解,今年6月后成都就将动工建设200个覆盖全域范围的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逐步实现综合减灾标准化标识系统全覆盖。为了保证建设执行到位,市民政局又精心选择了5个区(市)县的23个社区(村)作为建设样本,涵盖了多种地形地貌和多种形态的社区(村),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做好范例,打造好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梯,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撤离到避难场所。

  排查自然灾害风险隐患

  学校、医院、商场是重点

  在今年防灾减灾日上,市减灾办还下发文件,要求依托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小鱼洞大桥地震遗址公园、白鹿地震遗址公园等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灾害风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充分发挥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防灾减灾体验活动。市教育局应组织有条件的学校赴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各区(市)县政府、市级自然灾害管理专业部门,要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学校、医院、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城市地铁、大型商场、影剧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对排查出的灾害风险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分期分批开展治理行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