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辞职一时爽,就业生涯成了火葬场”
2023-06-28
公益中国网
林林今年25岁,在一家连锁健身中心做营销宣传,在朋友们都觉得这份工作相当不错时,这月初他递交了离职申请。
而这,已经是他三年工作生涯中第4次离职。
被问及原因,他吐槽道:“又是打印文件又是送文件,都是些琐碎的杂活累活,我又不是来打杂的,况且工资还那么少......”
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实朋友们也听他说过好几次了。
林林大学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刚毕业那年,去了一家电商公司做运营,做了不到半年跳槽新公司,但新公司也没带够一年,又选择了离开。
这三年,他干过电商运营、干过地产销售,也干过实习经纪人和营销推广,但每次入职不久,就觉得自己老干些“技术含量”的活儿,一点儿都不受重视,然后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离职。
职场上,像林林这样的年轻人并非个例,他们不愿做那些看似打杂的小事,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可是,如果真的将他们想做的大任务交给他,他们也不知道从哪下手,继而陷入另一种焦躁。
而这一系列不顺,归根结底是自我定位认知的错误。
前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有则大学生街坊视频火了,面对记者提问:“你认为毕业后月薪多少能配得上你的专业?”
被随机采访到的大学生纷纷给出了理想数字:1万、1.5万、2万.....就算低怎么着也得8千。
一开始,很多网友觉得这是有剧本的表演,就图一乐呵。
可随后出现的一则新闻——《00后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薪资调查》着实证明了那段视频并非虚构。
在这份调查中,有超过6成的00后认为自己10年内可以年入百万。
在这则新闻下,有人留言道:喜欢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但这种劲都是建立在清楚且正确的认知上吗?
他们生于中国迅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大多数成长在父母提供的舒适生活里,如果不主动去了解真实的生活,又哪懂得人间疾苦。
于是,在优渥的生活里,钱在一部分孩子眼中真的有了“大风刮来”的那味儿,以至于他们以为赚钱非常容易,凭自己的能力随便工作几年,年入百万不成问题。
直到迈出象牙塔、直到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好高骛远的孩子才真正开始遭受社会的“毒打”。
过高的薪资期望给他们求职定位带来偏差,在不断碰壁中他们也只能不断降低原本的就业期望值。
可能最初几年,他们会跟林林一样,抱怨工作活多钱少,痛骂命运不公让自己遇不到伯乐,然后一次次冲动离职追寻自己的理想主义。
但慢慢的,时间磨平了这些倒刺,他们才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想赚钱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得凭真本事说话,才真正有了悔意......
知乎上有位网友在毕业5年后写下的一段话,令无数读者唏嘘:
“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五年时间跳槽了24次。
最短一次,不过半天,最长一次,也没超过4个月。
可是,辞职一时爽,就业生涯成了火葬场。”
年轻,是种优势没错,但这种优势并不是浪费的资本,更不是毫无节制鲁莽试错的理由。
刚从象牙塔迈出的年轻人,之所以被比作中午火红的太阳,不单是因为他们还有很多年华,还以为他们可以趁着更好的年华去打磨去成长。
而这里的成长,并不是说进入职场不久就接手了个大项目、洽谈了个大业务,相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往往蕴藏着让初入职场的我们收获更多的东西。
今天,我们看到那些闪烁光芒的行业大牛,也信誓旦旦要加速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时,不要忘了,职场是一个不断进阶的地方。
在行业大牛们年轻时,也曾是个不受重视的小白,经过不断努力与坚持变成了职场“老鸟”,但他们到此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更加努力学习、付出。
就这样,这个时刻准备着的人抓住了机会,成为了行业大牛。
同样也在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其中也有很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00后们。
他们有的投身乡村教育,用知识托举大山孩童;有的用新媒体技术带领乡亲们卖货致富;有的苦学技能适应当下工作,在职业规划的每一步里稳扎稳打;有的坐得住冷板凳,在技术操作方面再进一步......
如果说行业大牛们是我们仰望的灯塔,那这些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就是提醒我们前行的那一声声号角,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向我们传达:
“兄弟加油,我们得一起做时代的后浪!”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们正处于频繁跳槽、摆烂迷茫状态。
也不要别着急,不妨先让自己平静下来,想想自己心中最渴望到达的方向,想想自己的能力与梦想还有多远的距离,想想如何用大好年华去一步步缩短梦的距离。
当我们认清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继而脚踏实地、务实做事,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老话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今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在呼唤更多有热血有担当的年轻人。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拿出青年人的精气神儿,投身于社会各行各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别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为什
救援一线开直播:苦难不该被如此消费
“电子榨菜”出圈:不仅能下饭,还得
@所有人:高考考不好会怎样?
《长安三万里》:有遗憾,更要往前看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别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为
救援一线开直播:苦难不该被如此消
“电子榨菜”出圈:不仅能下饭,还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黄屹:用女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是一种信仰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