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严环境执法城市,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021-06-07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全力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市”“把全域填埋的生活垃圾回挖焚烧”……5月中旬召开的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上,嘉兴市委书记张兵的郑重承诺,显示红船起航地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

       就在这次推进会上,5年前在全省生态考核中“挂车尾”的嘉兴,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生态建设翻身仗——蝉联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事非经过不知难。”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法宣处处长蔡华晨说,这是一场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环境治理恶仗,也是一场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气、心齐山移的生态建设漂亮仗。

       生态环境治理走群众路线

       陆俊峰是嘉兴港区乍浦镇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他还有一个兼职——“民间闻臭师”。

       陆俊峰居住的山星花园小区,与嘉兴港区化工园区直线距离七八公里。

       “过去每隔十天半月,总有从化工园区飘来的刺激性臭味。”陆俊峰说。

       2018年,化工园区决定创建无异味园区、无异味企业,陆俊峰志愿报名,成了一名“民间闻臭师”。

       “我的兼职工作,就是参加环保局组织的到化工园区的定期或突击检查。”陆俊峰介绍,像他这样的志愿者,在港区有270多人。每支检查队伍,由1名执法人员、1名技术检测人员和4名“民间闻臭师”组成。人员的选择随机抽取,检查的企业随机抽取,检查的结果多方签字认可。
       
       “这个办法效果很好,不少企业挨了重罚,进行了整改。现在即使走到化工园区门口,也闻不到异味。”陆俊峰说。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蔡华晨说,嘉兴的生态环境治理,走的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环保“守夜人”队伍,24小时不间断紧盯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嘉善县太浦河长白荡,4名退休党员每周坚持在饮用水源地义务巡逻……依托“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健全生态环境问题网格化排查监督体系,嘉兴不到4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划分了4600多个生态环境网格和9.2万余个微网格,活跃着近30万名环保网格员。

       2018年以来,嘉兴发动干部群众45万余人次,排查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6059个,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人人参与、环境问题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最严环境执法,让污染企业无立锥之地

       在陶勇看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100-1=0”。

       陶勇是嘉兴平湖市生态环境局钟埭环境监察中队长,是平湖市环保执法办案能手。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翻井盖、蹚河沟、钻厂房,哪里脏陶勇就朝哪里去,哪里臭就往哪里跑。

       “环境污染,只要有一处没堵住,所有的工作都等于零。”陶勇说,在嘉兴这是共识。

       “100-1=0”,必须强化生态环保责任制。为此,嘉兴建立了县委书记生态环境年度述职制度,明确了35个市级部门130条职责,市纪委监委专门印发了监督文件。市生态环境局将执法力度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分值占各区(县、市)局长考核专项行动分值的60%,考核不合格直接对“一把手”问责。2017年以来,累计问责190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57人。

       “没有抓不好的环境问题,只有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的人。”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曹建强说,“我们紧紧扭住管事的人这个‘牛鼻子’,刀口向内,对不尽责的干部和污染企业零容忍、露头就打。”

       强化环保责任,嘉兴打出环境执法“组合拳”——

       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三大行动,2020年全市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5.4万余个;持续开展八轮固废领域专项打击行动,2020年全市共查处涉固废案件305起,罚款1051.9万元,及时发现并成功破获了“6·11”跨省特大固废倾倒案件;依托公安常驻环保联络室警力,2020年破获污染环境案件2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7人;加大媒体曝光力度,每周两次在嘉兴电视台公开曝光生态环境典型案件。
       
       此外,嘉兴还运用新技术,对生态治理进行智慧监管,运用无人机排查、雷达平扫等信息化手段,全天候全区域全流程开展风险预警监测,织密了“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立体生态环境治理网络。

       曹建强说:“我们将坚决打造最严厉环境执法城市,让污染企业在嘉兴无立锥之地。”

       最秀美的江南窗口,让群众共享碧水蓝天

       天气渐热,海宁市浩望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老板胡浩彪,又开始憧憬在老家河湖里畅游的惬意。

       但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那时水脏得要命,到处是死鱼死虾,连手都不敢洗。”胡浩彪说。

       胡浩彪的老家在海宁市黄湾镇闸口村,十多年前,村里雨后春笋般冒出130多家建筑装饰企业或小作坊,噪音、污水、粉尘,让恬静的小村变了样:小烟囱林立,树上白茫茫一片。

       当黄湾镇启动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园区外企业整治时,开了家建材工厂的胡浩彪刚开始还不大理解:我是新厂房、新设备,拆了太可惜。

       如今,胡浩彪却感谢这次整治:“搬迁到‘两创’(创业创新)园区后,我的产值增加了4倍,产品90%出口国外。最主要的是,老家重新变美了。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嬉戏,让人看了就想亲近。这都是以前不敢想的。”

       和闸口村一样,黄湾镇下辖7个行政村都开展了低小散企业腾退工作,共腾退企业324家,拆除厂房28.2万平方米,复垦土地近490亩。与此同时,黄湾镇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也取得了骄人成绩,7个行政村,其中两个获评国家3A级景区、3个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剩下的两个也是浙江省的A级景区村庄。

       黄湾镇从“污”到“治”的整体变迁,是嘉兴大地上正在同步上演的“活剧”。近年来,嘉兴市把“美丽”当成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用绿色铺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一幅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继国控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后,2021年起打造让“人民群众眼睛看得见的碧水”;继PM2.5浓度从2013年每立方米68微克下降到2020年的28微克后,2021年要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以上”目标;继成为全省首个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的地市后,2021年要率先将全域填埋的生活垃圾全部回挖焚烧。

       不仅如此,嘉兴市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开展碳达峰方案编制,加快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加快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我们要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打造成嘉兴的‘金名片’。”张兵说,嘉兴要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