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保护vs铁矿开发:巴西的环保难题
2015-04-21来源:NGO发展交流网
       一个价值170亿美元的巨型铁矿项目象征着当今巴西的发展难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历史的前提下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巴西卡拉加斯国家森林(CarajásNational Forest)南部边缘,一条土路在倒下的巨树身后出现。成队的卡车和皮卡在上山的土路上前进,掀起滚滚红尘,向上看是巴西的热带雨林延绵不绝,但在山下,露出一片四边形红色伤疤,在绿色的山坡上格外显眼,挖掘机和卡车军团在上面工作。这个名为S 11D的项目未来将建成帕拉州继SerraN orte矿山之后的另一个巨型铁矿。负责运作的是巴西国有资源巨头“淡水河谷”,按计划矿山明年就能开始运营,到2018年每年的铁矿石产能将达到1亿吨——高端、优质铁矿一直是巴西的经济命脉。

       “淡水河谷”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也是美洲最大的矿产企业,该公司负责北部铁矿项目的总裁杰米尔(Jamil Sebe)说:“有人说不可能做到开发矿业和保护环境并存,对此我不同意。过去11年我们一直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习最环保、最经济的采矿技术,今天终于开始行动了。”

       1967年,服务于美国钢铁公司的一名巴西地理学家在卡拉加斯森林首次发现铁矿石。1985年SerraNorte矿山开始运作,现在依旧是全球最大的铁矿,周边由此形成18万人口的配套城市,SerraNorte雇佣的合同工就有4.6万人。“淡水河谷”在附近还有很多其他项目,包括铜矿、煤矿和金矿。这个1591平方英里的森林保护区已有3%被开采,因为森林下面矿产最丰富。环保人士认为,在政府的掩护下,“淡水河谷”伺机在卡拉加斯国家森林的全部地方开矿,因为这里的铁矿石实在太多。但是S11D上方的两个湖泊非常珍贵,政府机构已划定湖边500平方米以内范围为“缓冲带”,不能开发,在矿业巨头看来,这显然不够。



       因为交通条件差,从矿山到吉塔湖(Guitar)要颠簸3个小时,即便如此,远处机器的轰鸣声还是隐约可闻。途中碰到一头野猪、数条大蛇经过土路,路边还能看到浴缸大小的鹰巢,露出雏鸟的小脑袋。吉塔湖是两湖中较大的一个,周边环境独特。这里被称为“金属草原”,附近岩层中金属成分特别丰富,赋予湖边生物——尤其是昆虫类——不可思议的艳丽颜色,你能看到12厘米长的巨型蚂蚱,通体碧绿,好像科幻生物,还有仿如巨型蝴蝶的大蛾。科学家已经发现,仅湖泊附近就有40多种独特动植物。去年当地大学生曾在岩石上用身体组成“SO S”抗议S11D,他们认为哪怕湖泊因为“缓冲带”而幸存,周边环境也不复从前,不可能保护全部物种。但“淡水河谷”无视抗议,还试图跟巴西环境部协商,缩减“缓冲带”。1998年,为与铁矿隔绝,卡拉加斯国家森林保护区成立。而公司的态度是:“要不是成为保护区,就算没有矿山,森林也早被伐光,这里一直是去森林化最严重的地区。”

       在巨大的矿坑里,黑黢黢的卡车艰难爬行着。从这里开始,矿石沿着专门修建的单轨铁路,行程1000公里,前往圣路易斯港,登上货船。为了S11D项目,还会增建一条铁路。目前全球铁矿石价格下跌,每吨不到55美元,这也不能阻止矿坑的蔓延。它们不仅成就了沿线的铁路,还带动航运业发展,大小城镇在附近兴起,整个行业关乎数十万人的生计。S11D项目还在准备阶段,就雇佣了3万人,开始运营之后会有2600名常驻工人,另有7万人服务于相关产业,已有两个新城镇伴随着S11D成长起来。

       S11D决定不再使用卡车运矿石,“淡水河谷”将修建9公里长的传送带,将它们送到森林外围的处理厂。处理厂设计为板块式,有点像乐高玩具,这是从石油开采行业借鉴而来的,目的是将现场工作人员减到最少,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工程师设计了S11D项目中使用的绝大多数设备。

       S11D的矿道绵延9英里,这不仅是“淡水河谷”所建的最长矿道,也是全世界最长的铁矿石矿道之一。这惊人的矿道消耗的不仅是自然环境,还有巴西的历史。SerraNorte矿山附近有189个洞穴,里面记载着早期土著的活动。早在9000年前就有游牧部落生活在亚马逊丛林里,并渐渐在洞穴附近定居,他们学会了种植树薯和富含能量的水果巴西莓。研究发现,9000年前的土著已经懂得保护环境,他们在森林里耕种,却不会砍伐一棵树。就在吉塔湖北面一个洞穴里,专家发现地面上散落着瓷器碎片,历史至少有500年以上,他们希望能在大破坏之前完成对洞穴的详细挖掘。但是,SerraN orte动工后,已有40个洞穴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有些在考古学家进入之前就被填平,还有5个在专家急忙撤出文物后被推倒。



       大规模伐木和人类栖息地的扩张已导致亚马逊雨林急速缩减,虽有“缓冲区”,但湖滨“金属草原”的特有生态系统恐怕无法承受每日挖矿和炸山的强烈冲击,现在“淡水河谷”虽然承诺会对所有洞穴提供相应赔偿,但是多数历史遗迹和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千金也无法挽回。

本文源自南方都市报编译,译者:潍,作者:Dom Phillips,原载于《华盛顿邮报》,原文标题:《Another huge and open iron mine is carved out of Brazil’s rain forest》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