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看电视剧反思城镇化
2013-12-31

厉以宁:看电视剧反思城镇化

2013-12-3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资本的力量不是看资本本身的数量多少,而是看资本所控制的数量有多少。1000亿的投资,如果100%国有,那么国有资本控制的是1000亿,如果50%国有,则国有资本能控制的是2000亿。

    我曾经把《发展经济学》归纳为四句话。第一句话,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别人就就业了。第二句话,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一批人先富裕了,会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熟人,然后还能够起示范作用,有更大的影响。第三句话,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有了经济的繁荣就有了投资的潜力、机会,收入的增加,增加了购买力。第四句话,和谐靠和谐积累,和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从家庭做起。

    我们的制度创新带来了制度红利。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制度红利。社会和谐红利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我们才能逐渐得到社会和谐红利。

    看《闯关东》,反思城镇化

    第一个例子就是城镇化。不要把城镇化单纯看成城镇建设问题,城镇化是长期的。当前,我们推行城镇化,除了考虑建设问题,最要紧的是体制问题,是一个体制改革的过程。

    城镇化需要改变什么体制?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到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结构从古就有,但城乡二元结构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制度化、就变成了城乡二元体制。

    举个例子,电视剧《闯关东》讲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山东的人迁居到东北的故事。山东的农民到了东北,他可以在城里建房、买房、开店,生下小孩以后,就是城里的孩子;他愿意下乡、愿意种地、愿意在农村建房,也可以。在城里居住的可以搬到农村,在农村居住的也可以搬到城市,这就是有二元结构,没有二元体制。

    建国后,户口制度一分为二变成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导致生产要素的割裂,城乡之间的流动受到极大限制,这个要改。这个难题不取消,那我们就与市场经济还有不小的距离。

    国企改体制,民企改观念

    第二个例子,国企跟民企的双赢问题。“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共赢,但是共赢需要改革,制度是要创新的。

    在国有企业方面,主要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国有资本体制改什么呢?它是管资本而不是直接管企业,资本就有流动性,国有资本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搞清楚:资本的力量不是看资本本身的数量多少,而是看资本所控制的数量有多少。1000亿的投资,如果100%国有,那么国有资本控制的是1000亿,如果50%国有,则国有资本能控制的是2000亿。

    国企走股份制道路、走上市公司道路,除了一些个别产业外,它就完全按法人治理结构来调节,股东会、监事会,再加上聘任总经理等,这样的话,它就能够和民营企业一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竞争又合作。

    同时,民营企业的竞争体制也要转型。首先是观念的改革。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带有小生产者的意识,不适合现代市场的意识,比如“肥水不流外人田”。现代企业要做大,为什么要上市?就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代是不是一定能够管好企业?当这个企业突破了家族制的范围、成为公众的企业之后,你还能这么做吗?

    社会和谐红利的三大前提

    最大的制度红利是社会和谐红利。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根据资源配置效率来决定资本的配置,这点很重要。

    根据资源配置效率来决定资本的配置,第一个前提是要公平竞争。有了公平竞争,市场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里面看重的是生产效率。什么叫生产效率?投入产出之比,在一定的投入之下产出越多越好,在一定的产出的前提下,投入越少越好,这就是生产效率。

    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着重讨论的、重视的是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的前提是什么?投入是既定的,用A方式配置资源能够产生N效率。用B方式产生配置资源,能够产生N 1效率,这就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首先它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内部的车间里头投入产出之比,它是一个结构意义上的效率提高。

    第二,重视资本市场,没有资本市场,经济怎么上一个新台阶?没有产权交易平台,你怎么来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

    第三,每个人都和资源配置有关。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是,搞筹资、融资工作的,搞人事、组织工作的,搞宣传工作的,或者说凡是搞行政管理工作的,都是非生产人员,因为他们不在生产第一线,跟生产效率没有直接发生关系。资源配置效率出来后,大家的观念变了:从事融资、筹资工作的人是直接在从事资源优化配置;做人事组织工作的人,是把人力资本放在最有用的地方去配置;做宣传工作的是调动每一个投入者的积极性;还有做行政管理工作的,是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好的效率。我们要重视生产效率,但更要重视资源配置效率。

    员工持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无论对国企、民企来说,这都有极大的意义。

    对国企来说,把门槛降低、放开,欢迎人家进入国有资本的配置,能够让自己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而且是完善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对民营企业来说,要鼓励它们打破家族制的范围,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道路。其他经济成分的进入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此外,还有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个方法、一条道路,但它的意义更深远。因为根据经济学理论,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创造的,是两个资本的结合而产生的。

    既然如此,如果利润只归物质资本的投入者所有,投入多少股、分多少钱,而人力资本的投入只能够从工资中取得自己的收入,而这个工资是在成本中开支的,这就产生问题了。要让人力资本的投入者,也像物质资本投入者一样有一定的比例分享利润,这才合理。这个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也是走向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调查过,在国有企业,假如实行了员工持股,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过去下班的时候,一些员工会把厂里的木料什么的都带回家去,厂里也不管,你拿就拿。实行员工持股后就不行了,你别拿了,还有我的一份在里头,他有这个积极性了,他对企业的经营好坏更关心了。

    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市场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公平竞争。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也是合作和竞争,民企和国企各种所有制发挥各自的长处。

    国企有国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优势。国企资本雄厚、装备先进、人才聚集,而且干部多年经营,有丰富的经验,要在好的体制下能更大地发挥作用。对民企来说,机制灵活,敢于冒险,自负盈亏。员工持股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将产生社会和谐红利。

    《发展经济学》可归纳为四句话

    社会和谐红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的。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我们制度最大的优越性表现在社会和谐红利。应该更多地关心社会和谐红利。社会和谐红利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我们才能逐渐得到社会和谐红利。

     我曾经把《发展经济学》那么厚一本书归纳为四个观点、四句话。第一句话,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就有了收入,花掉,别人就就业了。第二句话,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一批人先富裕了,会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熟人,然后还能够起示范作用,有更大的影响。第三句话,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有了经济的繁荣就有了投资的潜力、投资的机会,收入的增加,增加了购买力,繁荣靠繁荣。第四句话,和谐靠和谐积累,和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从家庭做起。我相信,社会和谐红利将是我们最大的制度红利。

(根据厉以宁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的演讲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核。)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