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教育功利化根源是行政化
2013-12-04

熊丙奇:教育功利化根源是行政化

2013年12月4日 来源:北京晨报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无心的调侃,引起诸多的纷争,或许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又或许,许多人担忧的并不是个别孩子的价值问题,而是普遍现象,有批评者指出,“整个社会中的拜金思想、家庭中成年人的拜金思想,学校的追求利润、老师的奖金和升学率挂钩……诸多的环境因素,要求孩子不拜金并不现实,真正要反省和改变的,是成年人,而不是孩子。”

  对此,熊丙奇说:“首先,教育面对的是个体,而不是整体,每一个孩子的想法不同,不能概括,也不能用一部分代替所有。其次,教育功利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才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单纯地指责教育功利化并不能解决问题”。

  教育切忌概念化

  如果真的担心拜金,那么在学校中加强财富教育,包括理财教育、消费教育,甚至如何赚钱的教育都可以,这也是发达国家中的学校普遍都重视的问题。

  北京晨报:许多人担心孩子有拜金思想,认为应该重视价值的教育,是否如此?

  熊丙奇:教育切忌概念化,因为教育针对的是个体,不是群体,一个孩子这么想,不代表其他孩子也这么想,一部分孩子这么想,也不代表所有孩子都一样。概念化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甚至以点代面都是不对的,对于教育的进步并无意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出现一件事情,就把它当做普遍现象,这种表达有欠考虑。实际上,这是批评者本身没有受过公民教育而产生的结果。

  北京晨报:那么在您看来,如何应对拜金的问题呢?

  熊丙奇: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缺少人格的培育,社会也是如此。人们担心小孩子拜金,担心他们长大以后为了钱不顾一切,甚至不惜违反法律。但是批评者没有意识到,法律归法律,道德归道德,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同样的衡量标准。如果真的担心拜金,那么在学校中加强财富教育,包括理财教育、消费教育,甚至如何赚钱的教育都可以,这也是发达国家中的学校普遍都重视的问题。让孩子懂得、合法地赚钱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反而很值得赞扬,这不也很好吗?

  “为人民币”未必拜金

  “为了人民币”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的社会一直在鼓励创新、创业,如果一个学生长大后,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创新和技术获得财富,甚至成为世界首富,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北京晨报:不少人觉得“为了人民币”体现孩子的拜金思想,是否如此?

  熊丙奇:留言中写“为了人民币”,不一定就证明孩子拜金。很多批评者对孩子的观察出了问题。实际上,孩子这么写,可能是好玩,而且未必真的懂背后的意思。实际上,现行的价值教育体系,很多时候是空话、口号居多,孩子一进学校,就让孩子“爱国家”、“爱集体”、“爱人民”等,但是小孩子因此就能懂得这些口号的含义吗?何况,“为了人民币”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的社会一直在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如果一个学生长大后,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自己的创新和技术获得财富,甚至成为世界首富,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不也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吗?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合理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熊丙奇:合理的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认识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通过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在社会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当权利和责任明确,他们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所以,应该进行的是公民教育,而后又有生活教育,教他们怎么样更好地生活、与人相处等。一个人如果连合格的公民都不是,还谈什么爱国、爱人民呢?像是中小学生守则,应该说一个价值和行为标准的规范,但是我们现行的守则里有太多空话、套话,太多口号式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是有道理的,但是却很难被学生理解,并且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价值的一部分。反观国外,他们的中小学生守则,基本上没有什么空话和口号,比如美国,不过是一些“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学生很容易接受和学习,并且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教育是实现理想的渠道

  国外从来没有过像我们这样以升学率来对老师进行奖惩的,此外,还有终身教师制度,保证他们的工作稳定,鼓励教师把教育当做一个实现理想的渠道。

  北京晨报:很多批评者反思教育的功利化,致使孩子的价值观出现问题,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熊丙奇:教育的功利化当然存在。学校追求升学率,因为升学率和学校的收入、教师的奖金挂钩,因此老师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升学率。此外,还有诸如学校收赞助费、老师收礼等许多问题,都和功利化有关。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究竟是什么让教育变得功利化,让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市场?功利化的背后,其实是行政化。行政部门为什么要用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学校为什么要用升学率来考核老师?这些才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

  北京晨报:改变教育功利化的方法是什么呢?

  熊丙奇:核心问题在于实行管评办分离。功利化背后是行政化,解决的关键也在于去行政化。比如说国外的教师大多实行年薪制,一个教师上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价之后,如果他能够胜任这个职位,那么就会按照年薪制获得报酬,我们的薪酬体系不同,老师的待遇没办法保证,国外从来没有过像我们这样以升学率来对老师进行奖惩的。此外国外还有终身教师制度,保证他们的工作稳定,鼓励教师把教育当做一个实现理想的渠道。而我们老师,很可能下一年就会被辞退,怎么可能会把教育当理想呢?

  教育改革难以落地

  大学中取消现有的科研体系,但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他们依靠科研项目获得利益,拿科研提成,他们自然就会反对,但是改革却要通过他们实现,这就出现了悖论。

  北京晨报:如何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呢?

  熊丙奇:其实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方法早就有了,无非就是进行管评办分离,让学校能够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教育、改变评价体系等。早在2010年,国家已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纲要中指出的教育未来的道路,诸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考试升学制度改革等,都是针对当前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今年,国家又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等,这些办法都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自然对于教育的功利化也是对症之方。但问题在于,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好的教育改革思路一直难以落地,难以真正实现。

  北京晨报:为什么难以落地,困难在哪里?

  熊丙奇:阻力之一,是政府放权的阻力。比如说高考制度改革、办学自主的改革,都需要放权。但谁来放权呢?是政府自己,这就陷入了一个放权悖论,政府推动改革要求放权,但政府自身放权艰难。阻力之二,来自既得利益者,如大中小学的校长、骨干教师等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从现有的体系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让他们支持改革甚至实行改革恐怕是不现实的。比如大学中取消现有的科研体系,但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他们依靠科研项目获得利益,拿科研提成,他们自然就会反对,但是改革却要通过他们实现,这又出现了悖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