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堂:需求救助要有效对接
2013-07-11

刘喜堂:需求救助要有效对接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3-07-11

    7月10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儿童大病救助论坛在北京举行。以下是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发言内容: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会,因为大病儿童救助这个事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之前跟振耀院长也沟通过,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把中国医疗救助工作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框架性的介绍。因为医疗救助政策大家都知道一点点,2009年医改之后谈的比较多的是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大家了解得相对少一点,我来介绍一下医疗救助政策的有关情况,共同探讨一下对大病救助,特别是儿童大病救助的情况。非常感谢,不知道主办方从哪儿还找来我的一张照片。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因为我跟振耀院长原来是同事,接触也比较多,今天我按照他的风格,没有准备稿子来念,准备了PPT,大家看着相对清楚一点。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医疗救助政策出台的发展的一些情况,大家知道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国家对社会救助讲得还是比较多的。社会救助过去有一个特点,一个是面向农村,另一个是政策相对模糊,困难群众在概念认定上,什么叫“困难群众”?包括现在谈到“低收入”、“困难群众”的概念在使用上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到底谁是“困难群众”?这个概念在过去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国家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振耀院长还在民政部工作,也是从城市开始大力推动这个低保制度的建立。低保制度的建立最重大的一个功绩就是给社会展现了一个很精确的概念,通过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使社会看清了困难群众到底是哪些人。同时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因为配合了国企转型改制,在城市里新的贫困群体就暴露出来了,过去在单位体制下在城市是广泛就业的状态。在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过程中,把城市的贫困群体通过相对精确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使它浮现在社会面前,从2007年开始在农村建立农村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两项制度的建立,让社会看到了谁是困难群众,这个制度的目标比较清楚了,知道救助谁了。

    大家看下面这张图,我们从2002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一直不断攀升,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才逐步地稳定下来了。我们通过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困难群众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接着医疗问题比较突出了。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之后,过去传统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分崩离析了,过去的制度没有继续下去。城市职工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开始向医疗保险制度转型。从2003年开始,新农合建立了,那时候在城镇的医疗保险也建立起来了。当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发展过程中,低收入群众看病问题比较突出了。医疗保险有自身的制度设计,医疗保险有起付线,有封顶线,困难群众在这块很难享受到保险的待遇,这就需要医疗救助给予一定的支撑。

    农村的医疗救助制度从2002年开始探索建立的,2006年农村的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实现了全面的覆盖。2005年是城市医疗救助开始探索试点,2008年实现覆盖。2009年新一轮国务院新医改制度实施之后,新医改有一个最大特点,三个保险加一个救助。三个保险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加上医疗救助,这样的话把医疗救助制度的定位更为清晰了。2009年的时候,民政部根据新医改的精神下发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的医改,对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之下,医疗救助的功能定位做了一个规定。从制度上来讲,医疗救助主要是对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服务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救助对象主要是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然后目前逐步向低收入家庭里面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延伸。另外还有一块近些年对特定人群,比如说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症精神病患者也不断纳入进医疗救助的范围里面去。

    医疗救助现在目前主要是三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资助他,他在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非常广。对困难群众来讲,他参加医疗保险,首先这个费用就没有。所以医疗救助第一件事帮助他,替他缴费,使他能够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第二等他住院之后先是保险的保障,保险保障之后自付的费用这一块再由医疗救助给予二次救助,第三种刚才杨司长谈到的我们近些年跟新农合合作,开展了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单病种付费的方式,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二十多种大病,这种方式主要是跟保险结合,以保险为主,医疗救助在后,个人的负担非常轻的。在形式上医疗救助目前基本上把起付线都取消了,刚开始还有,现在封顶线还在。衔接上也属于基本医疗保障的范畴,操作上在信息上和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一站式的结费机制,主要在医院里,这样的话能够减轻困难群众,因为他自身获取信息是比较困难的,能够在医院一次性看完病之后就能够知道保险帮他报多少,医疗救助帮他救助多少,他自付多少,很方便清楚。 
 
    近些年针对重特大疾病,刚才谈到医疗救助主题还是基本的医疗救助,近些年针对重特大疾病比较突出的情况,除了在卫生部开展新农合这块搞提高农村大病保障这项工作之外,民政部去年发布了一个关于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试点的意见,现在在全国三百多个地区也在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试点。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其实大病也是很难界定的,咱们今天这个会谈到中国儿童大病救助,什么叫大病?实际上也是很难界定的。我们在实施试点过程中也面临区分,可以按病种来,比如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可以视为大病,还有一些看上去不是大病,但是费用比较高的。

    所以试点的时候一方面按病,另一方面按费用来进行界定大病的内容。关于医疗救助的成效我想简单说一下,第一点提高了困难群众医疗服务的可能性,使他能够看得起病。第二个方面确实享受到了医疗救助带来的好处,在2012年的时候,全国大概有9134万人享受了医疗救助带来的好处,其中参保参合占了六千多万,占的比例比较大,直接医疗救助,也就是二次救助的是2196万人,去年资助的资金是221个亿。现在开展医疗救助除了在救助的形式上也是有门诊的救助和住院的救助,这是发展的情况。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上基本上以中央财政为主,2011年到2012年中央财政今年又增加了两个多亿。

    医疗救助工作现在面临的挑战我也总结了一下,一个是不断增长的医疗救助的需求和低水平救助。目前基本上界定为基本的医疗救助,救助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封顶线设得比较低,特别是今年有所提高。另外医疗费用的攀升,这几年医院的医疗费用上涨得特别快,我们深有体会,医疗救助经费的投入远远赶不上这个,压力特别大,资助参保参合的费用筹资比例增高,费用不断增长;再有基本的医疗救助和重特大医疗救助之间的矛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先救哪个?保基本还是把特殊病种拿出来。我们目前的策略还是首先保基本,把基本的医疗救助做好,可能的情况下逐步向重特大疾病延伸。另外一个医疗救助的精细化管理和制度之间的衔接有一些差异。

    近期工作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前段时间跟振耀院长谈到了,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也好,各个国家医疗体制发展过程中,民间慈善在医疗方面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除非我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我们的封顶线和病种的限制相对比较轻松,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慈善作用相对降低了。在目前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在爬坡的情况下,我觉得医疗救助在慈善组织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我们民政部门主要是医疗救助,针对的都是困难群体,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基层碰到患了大病的情况,除了儿童,各种各样的情况,感觉到非常痛心。我们把现有政策都用尽了,比如保险该报的,医疗救助按照最高标准报了,甚至把临时救助政策都用了,仍然满足不了救助需求,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到非常痛心。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民政部门最大优势是通过我们的行政程序,通过我们对居民家庭经济的一个相对准确的调查,我们知道谁是穷人,谁是需要救助的对象。现在我们慈善资源这块除了政府救助之外,希望能够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够使我们救助的需求和救助资源实现一个有效对接。所以今天的会非常好,我们讨论的题目和主题也非常好。我在这里表个态,民政部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我们社会救助司愿意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希望把我们的这些信息无偿地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利用你们的力量,一块把大病救助工作,特别是儿童大病救助工作往前推移,谢谢大家。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公益热线:13811047288,E-mail:cnhl@vip.sina.com。(徐宪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