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13年迎新暨毕业典礼成功举行
2013-10-21

来源:公益中国网 时间:2013-10-21

“绿色昆明”总干事梅念蜀代表2010届银杏伙伴做毕业演讲

“工友之家”总干事孙恒代表2010届银杏伙伴做毕业演讲

银杏伙伴2010届评委、专家座谈

银杏伙伴2010届评委、美新路基金主席叶祖禹感人肺腑的发言让大家热泪盈眶

2010届银杏伙伴顺利毕业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发言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致辞

2013届银杏伙伴集体亮相

    公益中国网 10月19日下午,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北京举行“银杏道 伙伴路”——银杏伙伴成长计划2013年迎新暨毕业典礼活动,在活动上揭晓了2013届银杏伙伴名单。经过背景调查、实地考察和10月17日至18日“2013年银杏伙伴成长计划专家评审会”,12位新一届的银杏伙伴从300余位被推荐人中脱颖而出。在未来三年里,这12位银杏伙伴每人每年将获得10万元、总计30万元的个人成长资金,用于解决个人生活及事业发展;并得到业内培训和海外考察机会、伙伴协作、专家资源等多方面支持。在“银杏道 伙伴路”的活动上,即将结束三年资助期的五位2010届银杏伙伴陆非、梅念蜀、孙恒、王奕鸥和曾世逸向在场的来宾分享了三年来的成长感悟。经过三年的银杏计划之旅,这五位银杏伙伴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以及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均有收获。

    银杏计划帮助多种公益领域人才成长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简称“银杏计划”)是一个资助青年人去突破成长上的瓶颈,帮助其成为公益领域的领导型人才的长期计划。针对公益年轻人面临的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认同的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银杏计划通过满足显性需求,以期解决隐性问题,帮助被资助人增强内在驱动力,突破瓶颈,希望能在三到五年内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突破,进入一个新的事业阶段。该计划同时倡导社会各界一起支持公益人才、搭建公益人才成长的支持体系。银杏计划的创新在于直接投资于人,而不是资助机构或项目;针对的是公益行业人才成长缺乏支持这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自2010年启动至今,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共产生49位银杏伙伴,其中30位男性,19位女性。他们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工作领域覆盖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儿童救助、劳工服务、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农村发展、社区发展、教育、救灾等不同公益领域。这些银杏伙伴虽然教育背景和工作领域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具备“胸怀天下,脚踏实地,富有潜力”的特征。前三届的银杏伙伴在平等、尊重、包容、开放的气氛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目前已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开启公益人新征程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曾指出:“中国的公益组织第一是缺人才,有人才就会获得资源。很多青年人对从事公益有很高的热情,但经常碰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为了面包只能放弃理想。公益行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吃饭、需要有尊严的生活,那种做公益就要奉献,要喝西北风来做公益的思想很不靠谱。”

    长久以来公益行业内人员薪资过低、发展空间小,导致人才需求多、供应少、流失快,人 才不足,专业性不强。人才不足、专业性不强又导致公益组织难以获得资源,陷入资源困境。人才不足与资源困境,形成恶性循环。不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公益行业将难以发展,整个行业都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状态。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首先是要有人才。2010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了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资助“胸怀天下、脚踏实地、富有潜力”的公益年轻人,计划10年内投入约1亿元的项目资金帮助他们突破成长上的瓶颈,助推其成为某一领域发展的领袖型人才。

    2011届银杏伙伴,来自广西安典公益文化交流中心的谢静表示:“在我生命里,面对个人生活、事业和理想权重取舍的艰难且关键的时期,银杏计划和伙伴们有力的支持,成为我可以主动选择坚持做想做的事、坚守理想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2010届银杏伙伴,来自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的孙恒表示:“银杏伙伴让我不再感到孤军奋战,银杏伙伴使我对未来有了新的展望,银杏伙伴将陪伴支持我开始新的征程。”

    银杏伙伴们用公益理想支撑热情

    “在一群有着共同热情与理念的伙伴中,寻找力量;在一条看似漫长又艰难的道路上,相互支持。”这是2010届银杏伙伴,来自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的王奕鸥在银杏计划中的成长感受。

    至今,通过银杏伙伴成长计划项目平台开展的一系列交流、分享、海外考察、资源交流活动,使银杏伙伴在相互认识、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激发合作火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合作网络。伙伴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始了跨领域、跨地域合作的探讨,并在灾害救援、社区营造等领域产生了成功的合作案例。

    公益人才培养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近年来,公益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与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的需求相比,这些投入还远远不够。大量的扎根基层默默无闻的公益创业者需要我们去发现与支持。除了公益创业者,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很多公益组织目前都面临着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接班人的培养对于这些公益组织完成新老交替继续前行非常关键。

    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处于公益产业链上游的是基金会,具有资金优势,基金会不仅应该资助草根组织的开展公益项目,更应该关注草根组织人才成长。尤其是在洋奶(境外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的基金会投资于公益人才的发展,开展各种各样的支持公益人才成长的项目,这将对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公益热线:13811047288,E-mail:cnhL@vip.sina.com。(徐宪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