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下岗女工踏上公益之路
2013-04-17

云南下岗女工踏上公益之路

2013年04月17日  来源:云南网

  王兰兰,临沧人,下岗女工。2001年,她的女儿小佳丽被查出患有肾炎,媒体报道后许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但病魔还是在2005年夺走了这个小生命。女儿临走时留了一句话:让母亲完成她未了的心愿,回报所有的好心人,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王兰兰利用自己微薄的低保工资踏上了志愿者之路。

  为贫困地区捐衣服、照顾孤寡老人、开办爱心食堂……她的事迹被央视作为“最美的中国人”在栏目中播出,还被云南省妇联评为“十佳感人母亲”,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昆明好人”。

  龙头街附近的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在这生活着几百户低保人群。

  王兰兰自2007年入住小区后,逐渐了解到独居老人的困难。于是,她开始关注100多位老人们的起居生活,只要知道小区里有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生病,她都会做好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床前。

  随着需要关爱的老人越来越多,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一些并有一个交流的场所,王兰兰决定开办食堂。为了让老人吃得有质量,她拟定每餐至少三菜一汤,并且必须有肉。基于成本考虑,每餐收取3元钱。

  廉租小区 独居老人的食堂

  前天(04月15日)中午,记者来到“爱心食堂”,食堂玻璃上贴着“就餐人员公约”,规定了就餐人员范围:居住在幸福家园小区内60岁以上孤寡、独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人员。

  食堂面积不大,墙上挂满了各种锦旗,“乐乐乐,感谢爱心食堂王兰兰等同志给我老来生活有依。”这是71岁何妈妈写给爱心食堂的锦旗。

  “都是小区里的老人送来的。”王兰兰说,这个食堂原是妹妹以4万元的价格租下的小区一楼一个铺面,本打算做生意。但找不到场地办食堂的王兰兰说服了妹妹,将这一铺面用来开办食堂。一家装饰公司得知此事后,愿意出资10万元帮她装修食堂。

  此事还得到了20多名志愿者的响应,并愿意免费投工、投劳。“你看食堂里的这些姐妹都是义工,我在想自己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才换来这些好姐妹的帮助。”王兰兰笑着说道。

  除了几位阿姨在厨房里忙进忙出,大堂里四名来自农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也在帮着干活,他们每人手拿一把剪刀把干辣椒剪成若干小段。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因为平时有课,所以我们都是周末才来。有时帮着拣菜洗菜,有时帮着搀扶一下行动不便的老人。”

  眼看着砧板上的肉要下锅,可配菜还没到,力求尽善尽美的王兰兰开始有些坐不住了,起身到外面打个电话,“怎么葱和姜还没拉过来?”

  原来,一家企业给“爱心食堂”办了张价值5万元的超市购物卡,超市承诺送货上门,但王兰兰直呼不实际不划算,对着记者算起了经济账。“龙头街上的南瓜1元钱我可以买两个,在那超市要3元一斤,藕要9.9元一斤,以往只需48元就买够一天的蔬菜,在超市里买的还不够老人们吃一顿。说是免费送货,你看就快开饭时间了都还没送来。”

  女儿遗愿 成为善心大使

  大家正围坐在一起剪辣椒,一位爱心人士走进了食堂。“你来啦,好久没见你。”一件皮衣、短发干练,这位爱心人士拿着一张清单带着4名志愿者逐一去小区里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她是做生意的,偶尔会来看望孤寡老人。”王兰兰俨然已成为这名爱心人士的代表。由于居住在幸福家园小区,所以很多爱心人士都通过她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

  十多分钟后,这位爱心人士又来到了食堂,塞给王兰兰200元,“6楼那位老人我看着还好,给他200块钱。”接过钱,王兰兰在清单上老人名字前画勾,“这个老人尿毒症晚期,就像我女儿当初一样日子在倒数了,很需要帮助。”爱心人士表示,自己还会再过来看望老人。

  “现在已经放下了很多,但偶尔想起来还是会哭的。”8年时间里执着、坚定、风雨无阻地帮助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王兰兰是为了完成女儿遗愿。

  王兰兰原本有一个不宽裕但幸福的3口之家。2001年,她的女儿小佳丽被查出患有肾炎,而丈夫从小佳丽生病后,就很少回家。

  媒体报道了小佳丽的病情后,许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小佳丽的病情得以缓解。2005年,小佳丽的病情发展为尿毒症,病魔在当年夺走了这个小生命。在小佳丽的日记里,最后一句话王兰兰至今记得很清楚。

  “她说要赚很多的钱,要成为一名慈善家。”女儿临走时的这个心愿,从此支撑王兰兰走上慈善的道路,做起了志愿者,这一做,就是8年。自从女儿离开后,做志愿者、照顾孤寡老人、为山区孩子送衣服,成为了她生活的全部。

  “我一个下岗女工,哪里去苦好多好多的钱?我心里明白自己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王兰兰说,“虽然我不能在经济上帮助他人,但是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一切都想开之后,明白之后,女儿的心愿不再是那块巨石,反而成为王兰兰坚持爱心之路的精神支柱。

  残疾母女成了“心病”

  就这样,8年来,王兰兰跑了东川、宾川、临沧、姚安、施甸等数十个地方,将各地好心人捐赠的大包小包的衣物,送给山区的孩子们。

  王兰兰忆起去东川送衣服的经历时说,每次把衣服送到孩子们手中,她总会感觉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看到那些贫困孩子拿到衣服后的欢呼雀跃,回到昆明后收到孩子们发来的感谢短信,王兰兰心里暖暖的,欣慰之余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每此时,王兰兰也会不自觉地想起女儿,甚至觉得“女儿还活着,只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对于王兰兰来说,“运费”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王兰兰每个月拿着370元的低保。每次接到爱心物资,王兰兰都要将东西托运到贫困山区,这些年来,她走遍了云南的大部分贫困州市,比如临沧、怒江,汶川、盈江这些灾区,她也去过不止一次。而每次托运,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千以上的托运费,让王兰兰很是犯难。

  “有时候爱心群众们会帮我出,但一年跑这么多次,也不可能每次都让人家出。”但在有人想给王兰兰捐点钱时,她的回答却永远都是:“你还是换成东西吧,我负责帮你们送就行。”

  今年清明节王兰兰回老家临沧给女儿“扫墓”,向女儿细说着“爱心食堂”的开业运行,向女儿诉说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从老家回到昆明,王兰兰不是一个人,她还带来了阿娟(化名)母女。阿娟今年11岁,大眼睛、高鼻梁,微卷的长发让这个漂亮姑娘惹人喜爱。坐在幸福家园小区的“爱心食堂”里,母女俩有说有笑。

  阿娟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将来会和母亲一样,与母亲王芬(化名)说笑一会便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王芬则沉默不语无心看电视,她知道这次来昆明的目的意味着什么。

  王芬小的时候四肢健全,只是有些偏瘦。长到8岁以后,一种家族病在她身上慢慢显现出来,脚趾朝里长,走路也习惯性地用脚背走,成年以后,王芬的两只脚整个的朝里横着,走路只能借助拐杖,而手指弯曲不能伸直。

  阿娟今年11岁,也开始有了王芬最初的病症,王芬非常担心女儿成年后也变成自己这样的残疾。王兰兰回家扫墓,除了把带去的爱心衣服分给贫困户,还留意到了阿娟母女。

  再办一所 爱心食堂

  中午11点。离开饭时间还有半小时。王兰兰戴上口罩,系上围裙开始炒菜。食堂原来每月还要交2100元的房租,但代管业务的物管公司看到王兰兰为小区内的孤寡老人做实事,今年以来免除了房租。

  往大锅里倒上油,待油升温之后,往大锅里倒进土豆泥,王兰兰用大锅铲开始翻炒土豆泥,准备为老人们做一道菜“老奶洋芋”。经过细致烹调,老奶洋芋、辣椒木耳炒肉末、炒魔芋豆腐外加鸡汤,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的午餐准备就绪。

  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食堂,排着队等着开饭。从成本上核算,一餐的价格大概是5.7元,靠着社会各方面的资助,每餐收费3元。但即使这样,有些老人也拿不出每月180元的伙食费。

  有的吃着吃着就不好意思再来了,有的每天给爱心食堂倒倒垃圾、给门口花盆里的韭菜洒洒水。王兰兰这时候总是悄悄自己拿钱垫上:没事没事,只管来吃就行。隔三差五,老人们会提出要求,想吃米线,想吃绿豆稀饭,想吃饺子,想吃汤圆……“我就是要让他们过个开开心心的晚年,想吃啥就能吃啥”,说起这话来,王兰兰一脸的自信,在她眼里,这是她的责任。

  王兰兰听说盘龙区建盖的廉租房可供700多户入住,她盘算着到时去统计一下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我想到那边找地方再开一个食堂,到时候有辆旧车更好,方便我来往两个地方。”

  王兰兰说自己遗憾很多,只想趁活着的时候多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现在回头看来,女儿的不幸使得我重生,摒弃了以前那些虚伪、虚荣的做人方式,现在的我活得更实在、更真诚。”

  “爱心食堂”的二楼如今开设了“爱心洗衣房”,王兰兰和志愿者、义工们每天抽空还要为老人们洗衣服。王兰兰很忙,每天都在计划着各种爱心事宜。“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就帮,能‘化缘’就帮大家伙‘化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