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之患猛于虎?(转)
2006-03-21

 

“有媒体说我是‘戒除网瘾专家',我说不是。我所从事的是社会道德重建。我认为,中华民族道德重建已刻不容缓!”这是一位60岁的老人发自心底的话。

  网络之患猛于虎?

  17岁的高二学生A在他家人的陪伴下聆听戒除网瘾的演讲,当听到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了亲情、荒废了学业,可一些游戏开发和经销商却因生意做得好,赚了上亿元资产时,他私下嘟囔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当学校教师向一位同样17岁的高二学生X说,“你的父亲国外读博士,回国为祖国做贡献,你怎么就沉溺网络荒废学业呢?”这位学生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火气,从此与这位老师形同陌路。

  “呕气、不交流、谈别的可以,就是不能谈电脑,您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完全一样的,怎么就不能和他沟通!”说这话的是一位具有博士学历的领导干部,与他进行交流的是一位有着20几年教书育人经历的学校教师。他们的孩子都沉溺网络,家长苦无对策。

  家长说,教师说一句赛过我们家长说十句。可学校教师不这么看,“学校教育再怎么紧,不可能天天人盯人。再说,多少年前带一个班不过40人,现在哪个班不是60到70多人?盯得过来?学校教育怎么也不抵回家那两天。”有人形容这种现象是5<2。教育管理者的苦衷是,课堂教育可以抓紧,但课余时间无论如何鞭长莫及。就说黑网吧,谁有办法禁了它?

  与一位网吧经营者交谈,问他为何眼睁睁看着这么多未成年人沉溺网吧不回家?难道就知道收钱?他回答,“我下岗没工作,好不容易筹资开了个网吧,我总不能自己有钱不挣把钱向外攘吧?”

  宁夏石嘴山市今年发生一起9少年活埋一中学生的恶性案件,负责调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结果是,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是酷好上网,网上结识并结为团伙四处作案,最后因报复而将一名15岁少年痛打之后活埋。

  未成年人沉溺网吧不能自拔,那岁数大些是否就能够自我约束?宁夏贺兰县一21岁的大男孩Z因沉溺网吧中专一年便辍学,整天玩游戏。几次找工作,最长的干了2个月,短的仅半天,现在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和上网,最长的一次离家出走是一年时间,网上最长记录是6天6夜没有下来。父母跟他无法沟通,因为这个大男孩讲,我大了,你们讲的那些我都知道……

  “问题孩子”上网成瘾的背后是他们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真正的关爱
  在成年人发出“救救网络里的孩子”呼喊的时候,“问题孩子”也向社会发出投枪。宁夏《华兴时报》小读者以电子邮件方式致函报社――

  “作为一个沉迷网络的问题孩子,我冷漠地看着这些‘正确方向引导'、‘美好明天建议'、‘问题症结分析',我无动于衷。

  我仿佛看到一个少年在激流中沉浮挣扎,岸上一群人高喊:‘快调整呼吸,四肢做青蛙状……'亲人啊!专家教授们啊!你们的大道理我都懂,可这对我没有用,省点力气吧!”

  这位“问题孩子”坦诚地说:“真要感谢网络!没有网络,也许我们更多的人会沉沦为罪犯或心理变态者。妈妈,我爱你,真想依偎在您的怀里,听您在我耳边轻唱童年的歌谣……而我只能在网络上告诉您,您知道吗?我很孤独。我渴望心灵的交流,在我受伤的时候,在我渴望自由的时候……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您对我的爱。

  您是否知道?有时我恨您。我像个没有生命的木偶,我的一切言行都无法摆脱您为我铺设的轨道。作为一个生命,我背负着全家的希望,这个责任已经把我压垮了。您强加给我的爱,无形中剥夺了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的自由与尊严。您意识到了吗?您给我的爱令我痛苦不堪而我却无法倾诉。”

  “问题孩子”在分析了自己沉溺网络的原因之后说,“我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会逐渐摆脱网络的吸引,请给我一些时间和信任,好吗?我始终认为沉迷网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灵的隔阂!”

  成年人该怎样看待青少年沉溺于网络?

  曾在美国从事18年中美历史、文化、教育比较研究,有着9年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经历的美籍社会学学者,现受聘于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的陶宏开,12月3日在银川向五百多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长做“心灵深呼吸”演讲时说:“网瘾问题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根子在家庭教育的不成功、应试教育的失败和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戒除网瘾没有灵丹妙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负起责任。”陶宏开在银川与百余名志愿者做了互动式交流与沟通,同一位因沉溺网络而辍学在家一年多,被他的父母从连云港带到现场的17岁少年H促膝交谈,并最终使这位少年和家长握手表示了他们之间的裂痕正在得到弥合。陶宏开表示愿意和这位少年交朋友,以帮助他摆脱网瘾。

  是何原因让人们把在国内学历史,国外搞历史、文化、教育比较研究的陶宏开和戒除网瘾联系在一起?这缘于他今年5月成功地帮助武汉一名未成年少女成功戒除网瘾。从那时起,他所公布的求助热线就没有停息片刻,紧接着便有10城市邀他做演讲。此前,宁夏《华兴时报》连续报道了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的个案案例,60岁的陶宏开受邀来银川,他直面那些来自甘肃、内蒙古以及连云港和宁夏南部山区经历过眼泪、劝告,甚或对威吓打骂都无动于衷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同他们进行面对面撞击心灵的沟通。

  陶宏开认为,青少年沉溺网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此的诅咒或是无动于衷。他坚持“人是可以改变的”。他说,人们常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对“问题孩子”的无奈。可“钢”如果真的因为恨就能炼得成,那还要千锤百炼做什么?家长、学校、社会文化管理各方面自觉做起,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做得到的。不要总想着一下子改变“问题孩子”,多想一想如何改变我们自己,自己能够做得好些,青少年网瘾这个社会问题迟早会有得到解决的那一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