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为孤寂老人开通的救助热线
2006-03-21

■摄影/袁艺

■正在工作中的徐坤

  一次对自杀老人的成功救助成了心理学女教授开办救助热线动力———

  一名满头花发的母亲做好了饭菜,给每个孩子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家团聚,但最终老人只是独自一人守着电视机,在沙发上打着瞌睡。这是人们所熟悉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而从昨天起,这位孤独的“妈妈”可以拨通徐坤的一条旨在“专门救助因心理危机而具有自杀倾向的老年人”的热线电话———“爱心传递热线”83620393来倾诉自己的痛苦。

  ■新闻:“草根”开办老人自杀救助热线

  该热线的办公地点就设置在丰台一老居民区的普通单元房里。房门上没有挂招牌,推开门可以看到贴在一个旧文件柜上的“爱心传递热线———老人自杀救助中心”字样。室内有六部电话,但在记者采访的两个多小时里电话始终都没有响过。

  主办者徐坤是一名研究哲学和心理学的女教授。她告诉记者,“爱心传递热线”是一个免费咨询心理热线,其目的是“专门救助因心理危机而具有自杀倾向的老人”。当提及老人们是否会信任这个热线时,徐坤对记者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案例的增加,老人们会逐渐对热线产生信任的,“肯定会有许多老人需要进行‘话聊’”。

  徐坤对记者表示,“爱心传递热线”是非盈利的,纯粹“草根式”运作。她告诉记者目前筹办热线所花的1万多元钱是她自己掏的,许多家具都是朋友捐赠的“二手货”,虽然旧一些,但还实用。幸运的是许多心理学专家出于友情答应帮助她进行咨询,“但人家也不能总免费帮忙啊,我也真的很想找企业帮帮忙”。

  ■故事:救助缘起:一个空巢老人的问题

  对一位打算自杀的空巢老人的成功救助,成了徐坤办热线的动力。

  在今年年初单位的团拜会上,一名退休老编辑的反常行为引起了徐坤的注意,“他不说话,坐那儿发呆。吃饭时人家给他夹菜,他就吃一口,不夹就不吃”。老人问徐坤,“你说我是死还是不死”。

  在徐坤的追问下,老人说他已经买好200片安眠药和一瓶烈性酒,随时都可以告别这个世界,“寂寞就像一把刀一样,不断割着我的肉”。

  第二天徐坤主动给这个老人打电话,询问老人的状况,“我当时只是觉得不能让老人就这么走,没有别的想法”。之后的两个月,徐坤每天都和老人在电话里聊两个小时,“倾听”老人内心的痛苦,“他不让我们去他家,说他家又脏又乱,他也懒得收拾”。

  徐坤告诉记者,老人今年已经将近八旬,年轻的时候参加革命,退休以后一直在家照顾有病的老伴。一年多以前,老伴去世了,两个儿子也不在身边。老人一下子承受不住,意志也越来越消沉,“退休使老人丧失了归属感。老伴去世后,老人更感到空虚。与原来的生活相比,他的心理落差太大了”。

  为了打消老人自杀的念头,徐坤故意“引诱”老人讲述他以前的“辉煌”,而当老人说得正兴起的时候,她又“残忍”地打断老人的话,以留到第二天再说。两个月过去了,老人的故事没有讲完,但自杀的念头却打消了。

  除此以外,徐坤还主动给老人介绍对象,“第一步就是改变他的观念”。尽管老人生活条件不错,也想找个伴,但他总说“老汉今年78,没房又没钱”。徐坤告诉老人这样是找不到对象的,“您得说今年78,身体还不错,有房又有钱”。在徐坤的介绍下,老人偷偷谈了三四个对象,虽然没成,但思想变得开放了许多。“找老伴的过程就是打开心扉的过程”,徐坤说。

  春节的时候,徐坤再次见到老人,老人话也多了,饭量也大了,“他现在不会再有那个念头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