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短视的原因不限于教育方式
2006-03-20

(转载)


近来学者对中国教育的批评,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而忽略了导致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格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教育,中国在这方面是别于所有发达国家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大陆学生从小就能得到世界“顶尖”级的教育:他们生活在甜水般社会里受到最伟大的集团和领导的引领,接受了一种最先进的社会思想的教育,认识了一种最先进的思想所解释的世界面貌,享受了最高级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还免费获赠一个终身受用的顶级的最伟大的政治理想,这样,如果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时,就得到了十六年整的、一套统率一切的思想教育,经过这个渗透浸润了整个学习和生活的思想的漫长的教育,学生们的思想就得了到难以想象的“充实”,充实得再也容不下其它政治思想了,而且社会还提供周全的思想服务,使学生从读书到就业工作时都有人作思想代劳,思想和政策的供应部署得当而非常充足,自己丝毫不用思想都是可以的,学生思想活动巳成为多余。


但是,思想这样的“充实”并不好,就象有的富家小孩天天大鱼大肉,唯恐有几分钟胃肠没装滿就缺营养,吃成个胖墩子却又免疫力差而多病,比较起来发达国家的学生思想教育其思想就“贫乏”了,他们的教育任务只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们思想“饥饿”,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接受社会思想,高校里的教育者还与学生一道进行思想的研究探索,鼓励学生们作思想开拓,学校和社会必须向学生提供人类社会所掌握的所有的、全面的思想知识,法律不允许任何一种思想为我独尊地排斥、消灭其它思想,不许以偏概全,不许先入为主.....,强制灌输思想是犯罪行为,要吃官司的。于是思想的“贫乏”使学生们贪得无厌地大量学习各种思想知识,不但可博取所长,而且可以自由地接受前人、发展前人的思想或开拓自己的新思想,其思想机器因此能够飞快地运转起来,这样,学生们的知识和智力就迅速增长,得以正常地、健康地茁壮成长,从而成为有学识有远见有能力的人才。


社会教育象填鸭一样硬塞进一种思想,不但使人的思想得不到自由,也因此破坏了思想的灵性,呆板而知识缺乏就意味着低能,这样的教育巳异化成是制造电子产品,每件产品都输入相同的软件(一种思想),出厂就成了一件工具、成为强权所需的听使唤的工具,物化的人缺乏了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和不能形成社会批判的精神,这样弱智低能的人组成的社会将不堪设想,这样的国家民族是没能力竞争生存下去的,是要步历史上被淘汰了的民族的后尘的,现在巳可见这样的征兆,这种现象现在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一些论坛上来。


客观世界是多恣多彩、错综复杂和变幻无穷的,不少年青人只能运行学校注入其脑袋中的程式来处理所接触的社会事物,不但思想教条刻板,粗陋的而且自相矛盾的程序来处理的结果,当然就只有愚昧无知,比如论坛那类人,一遇到有来自地区压力或国际压力,他们的反应就是敌视和对抗,大叫开战,崇尚武力,倾向暴力,并想象出千百种胜利的场面来求得一时心理的满足,盲从妄动,这样大多沦为媚上排外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于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事情,他们不愿去求出所以然的,冥顽不灵,枉有一腔热血,他们之中的最愚昧者就是那些学习不好,怕父母责骂而毒死父母、用铁棍打死父母之类的“好汉”了,对于这种特定社会的产物,不妨借用爱恩斯垣的话来评述一下:“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个大脑,纯属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


教育方面这样的失败,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个致命创伤,教育改革进行了多年,却越改越差,教育部门把学生当成生意对象来赚钱,掌权的把学生当工具来培养,学生则混个文凭拿来当进入好单位的敲门砖,发展国家所需的人才到那里去找?有才能者给他们一个荒岛他们也能发达,无能者给他们一座金山也要失败破落的,有几多人知道或愿意正视这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社会社会虽然被拿破仑预言为东方苏醒的狮子,但已经又昏睡过去了,恐怕永远不会醒过来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