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聋人委员于兵和他的手语翻译 (转)
2006-03-16



 

 

 

 

 

 

 

 

于兵(右)与咸树立在用手语交谈摄影。记者 顾静

   

  竞报3月13日消息:本报专访本届政协唯一一位聋人委员和他的手语翻译

  

他帮助我用手语参政议政

  本报记者顾静报道 在本次全国政协的全体会议上、在小组讨论中,都会出现一个不看发言者,却紧盯着身旁的人变换各种手势;他双手翻飞不断,还时而微笑点头,时而皱眉思索……那是本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聋人委员于兵,借助他的手语翻译咸树立,认真倾听其他委员的讲话,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特殊的“二合一”名片

  小组会后,找到于兵委员,记者首先收到一张两面印的名片,和别的名片不同,名片的前面印的是于兵委员的信息,背面就是他的手语翻译咸树立的信息。

  “到哪里我们俩都分不开。”咸树立告诉记者,自从2003年于兵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他就担任于委员的手语翻译,不仅要陪于兵参加各级政协会议,还要同他一起参加调研,吃住在一起。

  近四年磨合 就像亲兄弟

  观察小组讨论中的咸树立和于兵,记者发现他们时而用手语进行交流,时而在纸上描画着,更重要的是他们眼神中的默契。

  其实一开始,咸树立和于兵之间的交流并没有这么默契,甚至为一些字词的表达发生过争执和不愉快。

  咸树立来自长春市聋哑学校,自从1985年师范学校毕业他就开始在那里工作。咸树立说,打手语容易,但是想要看懂聋哑人打手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中国的手语也像方言一样,分南、北两个体系,所以想要完全掌握是很困难的。”咸树立说。

  有一次,咸树立陪于兵到长春市郊去调研,由于地址不详细,交通又不方便,他们在路上走了将近2个小时,不断打听才终于找到目的地,两个人都没有任何抱怨。就是这样一次调研他们开始了相互了解。

  现在经过了近四年一起参加调研、一起工作,他们已经默契得像亲兄弟一样。咸树立担任于兵的手语翻译是志愿服务,没有任何报酬.。妻子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双方家庭也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于兵建议开放聋人驾车

  本报讯 (记者 顾静) 于兵委员是本届政协2295名委员中唯一的一位聋人。他这次向大会提交了4份提案,建议增加电视字幕以照顾聋人朋友需要、消除媒体对残疾人的语言歧视、成立国家手语研究所和开放聋人驾车等。

  借助咸树立的手语翻译,于兵告诉记者,他1岁时因医疗事故失去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通过刻苦学习,他得以进入长春大学艺术系进修,并于1990年来到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工作,现在已是二级美术师。今年42岁的于兵现任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这个组织关注的是全国2057万聋人的利益。作为这个特殊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也因为热心维护残疾人权益,2003年于兵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聋人,于兵要想尽职尽责,却必须克服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于兵“告诉”记者,朋友们希望他能把全国聋人的心声和愿望带到大会上。

  在来北京开会前,为了收集更多残疾人朋友的意见,于兵多次和咸树立一起走进偏远的村庄了解情况。手机短信这一便捷的通信手段,也成为于兵与全国各地聋人朋友交流的又一桥梁。此次会议期间,他每天晚上还不断收到朋友的短信。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