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呼吁建立儿童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相继实施并不断扩展,使成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与之相比,儿童的医疗保障措施目前成果并不显著。
目前很多重症疾病如肾衰竭、Ⅰ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治疗,都需要巨额治疗费用,对于绝大部分工薪阶层和农民来说,几十万元的费用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谁来为儿童医疗买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成为了社会问题。
儿童医疗保障的严峻形势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妇联主席梁豫秦告诉记者:目前我国400万白血病患者中,有50%是儿童,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万至4万的速度增长。
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经过调研发现,在江苏,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少年儿童没有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导致全家人共用一张医保卡成为普遍现象。儿童得了病,拿着家长的医保卡到医院看病刷卡,按医保规定是不允许的,不参保就不能享受待遇,而儿童又属于高发病人群。
而在河北省,现有18岁以下少年儿童1860多万人,每年都有一些患重病的少年儿童因家庭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不得不忍痛放弃治疗。据统计,河北省每年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00-8000人;0-14岁儿童中每年约有1800多人患上恶性肿瘤;目前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已近千人。患儿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只是一小部分统计数字。大病没钱治,小病默默扛,有些家庭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没有。什么才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保证孩子们看得起病,得了大病有地方治?很多地方政府都拿出了自己的对策。
少儿互助基金的可能性
从记者手上拿到的几份资料来看,上海的“少儿基金”可谓开风气之先。
上海的少儿基金是“0-18岁婴幼儿、中小学生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的简称,创立于1996年,这是目前为止比较可行的少年儿童社会医疗保障模式。
基金的资金来源是0-18岁婴幼儿和中小学生家庭每年交付的少量费用,基金用于按比例支付交费人当年度因病(伤)住院或大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部分医疗费用。上海市每年有200多万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参加少儿基金,加入率为90%以上,每年筹集基金总额为6000多万元。
少儿基金实施以来,支付的费用约占住院医疗费用总额的40%,其中为20330多人次患白血病等大病的孩子支付医疗费用达4500多万元。
“河北省就是以上海模式作为学习对象,推进少儿基金试点工作的。目前,我们妇联已经争取到了省政府的支持,同时和省红十字协会联手,管理方案和具体分工的初稿已经出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妇联主席曹素英说。
今年2月份,河北省以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邯郸5个城市为试点,正式启动少儿医疗互助基金。儿童加入该基金后,其住院或大病门诊费用平均可报销约40%。
全社会一同承担才是上策
理论上,完善的少儿互助基金制度,一是可以从机制上解决过去一家一户的局限性,实行全社会互助共济,构建少年儿童医疗互助保障网。二是能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三是能保证大病、重病患儿的全程治疗,全程随访,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医院的患儿家长欠费问题,为各级医院儿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四是通过少儿基金的筹集,弘扬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和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但实际上,上海几地试点得出的结论是:要真正保障少儿基金的执行,加入人必须达到人口数85%以上,也就是“大数原则”,用多数人的钱,为少数人解决实际困难。而这在某些贫困地区,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必不可少,但也需要全社会的投入。
儿童医疗保障制度是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应该由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研究制定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立儿童医疗救助机制。”这是梁豫秦代表的提案。而一些长期从事儿童医疗工作的专家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措施:在一些省市试点少儿互助基金制度,完善系列制度,包括互助金的收费方式、监督审计、贫困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考核检查和督查指导等等,以确保钱用到需要的孩子身上。试点有了效果,各地市自然就会效仿推广,采取政府拨款、社会募集和个人捐助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设立儿童医疗专项救助基金,对患重大疾病的特困儿童实施救助。
我们永远不想见到孩子们看不起病时渴望帮助的眼神和无助的哭泣,更不愿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疾病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