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动的“天使在人间”
2006-01-05
 

据28日央视二套(CCTV-2)早间《第一时间》报道,重庆一位名叫蒋敏的19岁少女,本是卫校学生,不幸患上骨癌。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蒋敏不仅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还将社会捐助给她的善款再捐出去。蒋敏还不同意当地的医疗机构将她的名字镌刻到专门为捐献遗体者所立的石碑上。目前,蒋敏的遗愿已经实现。

蒋敏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天使在人间”的感人赞歌。其生命虽短促如早春的梨花,但洁白无暇,润物有声。当一个人将生命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都有些苍白无力。这让人想起诗人臧克家那首著名的诗篇《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蒋敏无疑是那种虽死尤生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蒋敏拒绝了把“名字刻入石头”,但其生命却如柔美的青草,永远徜徉于和煦的春风里。蒋敏是不朽的天使,是平民的英雄,是普世价值中最可珍贵的爱与真情。

对于已逝的让人感怀的人,活着的人不能仅掬热泪,最好的纪念当是从逝者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并以逝者为榜样,将爱与真情普洒人间。譬如,人们能否抛弃世俗观念,像蒋敏那样勇敢地捐出自己的遗体和角膜呢!牵一个爱心协议,也让自己的临终多了点对他人的关怀。

目前,我国在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方面存在着立法空白。全国各地医学院都缺乏医学用的尸体,而且缺口很大。据统计,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一位外科医生在学习时至少解剖过10具以上的人体遗体,但在国内医学解剖需求是10:1,即10个学生只有1具尸体可供解剖。据来自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消息,从1992年上海开展遗体捐献起,至今已经迎来了20400多个登记者,但喜中有忧的是,目前所有这些捐献还没到医学解剖需求的10%(上海《青年报》)。 而武汉市的一些医学院校是平均20多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而理想的解剖教学应该是4个至6个学生解剖1具尸体。

据来自《中国普法网》(司法部网站)的消息,角膜捐赠数量也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达400多万人。角膜移植可使90%的盲眼复明,但因角膜缺乏,我国每年施行这种手术不到1000例。

我国13亿人口,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人能够在生前签署遗体捐献协议,就能大大缓解目前我国各医科院校尸源紧张的尴尬情况。

我们在为蒋敏感动的时候,也不妨在死后捐赠遗体让别人感动。

更为重要的是,蒋敏虽然没有能够成为一名护士,但是她的作为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相较于眼下医院群体性“医德”沦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怨气冲天的情况下,这位19岁的卫校学生无疑让很多罔顾职业道德只顾乱开处方的专家教授们感到汗颜。这种“白衣天使”和“披着白皮的狼”的强烈对比,无疑具有发人深省的社会意义。

当然,蒋敏也让整个社会看到了医学界的希望,仍有高尚的“白衣天使”在人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