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女新年心愿:捐出眼角膜
2006-01-05

  
  核心提示:

   “没有钱,没有手艺,我不能给社会留下些什么,但我可以捐出我健康的器官,捐出眼角膜,让需要的人看到光明。”昨日下午,身患四期脑癌的鞍山女子王霞脸上挂着微笑,在女儿刚刚拿回来的眼库“捐献志愿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用行动诠释她对生命的理解。

   2005年12月29日清晨,大雪纷飞。鞍山女孩娇娇挤上了开往沈阳的列车,她要赶在2005年结束前,帮助母亲完成一个心愿:与沈阳某医院的眼库联系,在母亲王霞去世后,将眼角膜捐给眼库。娇娇心里无数次默默念着母亲的话,“如果领回自愿捐献器官的协议,让我在上面签字,我就心满意足了,哪怕我明天就死去。”

   “我可以活得普通,但不能没有价值”

   娇娇的母亲王霞今年46岁,12月13日住进鞍山市第四医院后被确诊为四期脑癌,这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悲痛之中。家人没有隐瞒她的病情,王霞说,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重新看待生命。此时她想起了一年前跟家人开的一个玩笑。王霞说,有一次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那期节目正好讲述了一个绝症病人捐献眼角膜的事,“当时我跟女儿说,如果我死了也这么做。”没想到一年后,这句无意中的话让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作出了同样抉择。

   “我觉得人可以活得普通,但不能没有价值。”王霞说从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这么现实地想着自己的生前死后,“没有钱,没有手艺,不能给社会留下些什么,但我可以捐出我健康的器官,捐出眼角膜,让需要的人看到光明,这也是我价值的体现。”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

   起初王霞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于是王霞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老父亲最不理解女儿的选择,本来女儿身患绝症老人就很难接受,想到还要取下女儿的双眼,老人坚决反对。王霞说,家人的反对更坚定了她的决心,“我的眼角膜只能让个别人见到光明,我想用我的行动告诉那些不理解或者不了解器官捐献的人,唤起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我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昨日下午,记者正与王霞聊着,披着一身雪花的娇娇走进病房,手中拿着一张志愿书,她从沈阳取回了眼库的“捐献志愿书”。刚刚扎完点滴的王霞一下坐了起来,端详着那张薄薄的纸,她看了很长时间,正反两面,没有漏掉一个字,“行,我签字!”她在雪白的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一个红色的手印。

   做完这些,王霞笑着躺下,穿着那身整洁的患者服,“想到即便死后我的眼睛仍然帮助别人认识世界,我的生命又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在世界上,心里就塌实了,我的选择还是对的。”她说心愿达成了,就算现在合上眼睛也是笑着的。

   记者要给王霞拍张照片,她连忙起身,“我得先收拾一下,如果以后用了我眼角膜的人能看到我的照片,我得让人家看到最好的状态。”洗过脸,上了淡妆,快门响起,一双晶亮的眼睛留在了镜头中。

   当面对一个几乎被宣告死亡的人,谈及她过世之后的事情,总觉得有些残酷。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王霞始终笑着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未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用行动诠释着她对生命的理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