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冀的抗争与遭遇(八)
2005-12-23

 

   ——邢台艾滋病真相之八

 

王克勤

 

    邢台艾滋病及血液问题之所以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黔冀这个“小人物”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坚持。

 

    而他这些年的生活也经历了颇多曲折——1998年曾被安排看血站大门9个月,李黔冀认为这是因为配合当地媒体披露自采血问题所招来的后果;2004年8月12日,央视论坛播出由他参与制作的《防艾滋老账不能不翻》的电视节目,次日,李黔冀被单位停止工作。

 

    李黔冀如今被安排在邢台血站行风办公室工作。

 

    “我一直坚信,事情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中共党员的称号!”

 

    有着20年党龄、42岁的李黔冀在邢台市中心血站2004年年底的总结会上这样说。

 

    他是邢台市最积极的艾滋病救助者,也是一个不断向上级机关认真反映情况的举报者,更是一个邢台艾滋病问题的调查者与新闻报道者。

 

    然而,这一路他却走得一波三折:

 

    军人出身,在部队当过卫生员、新闻报道员的李黔冀,1986年正式与血液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他从部队复员回来,被分配到创建不久的邢台市中心血站。

 

    他先后在血站的采血科、站长办公室、血库、体验科、办公室、财务科、宣传动员科、保卫科、行风办工作过。其间还曾被邢台市卫生局抽调到卫生局计财科工作。

 

    从事过新闻报导员工作的李黔冀,“爱写点东西,爱琢磨一些问题”,1986年——分配到血站的当年,他便深入到邢台市平乡、广宗、巨鹿、南宫四个县市进行调查。这年12月,撰写了一篇《农村县级医院输血现状的调查报告》,当时便提出了,农村献血员管理较为混乱、输血费用管理不合理、人们对输血和献血存在模糊认识等几个方面的意见。这篇调查报告,被国家《输血通讯》刊用。之后,他被借调到邢台市卫生局工作。

 

    1995年,他被安排到血站宣传动员科,从事血站宣传动员工作。经常向《邢台日报》、《牛城晚城》、《河北日报》撰写豆腐块文章,介绍血液常识,宣传参加献血人群中的好人好事。

 

    正是他热衷于新闻报道,对所有的问题喜欢“较真”,给他自己惹来了麻烦。

 

    李黔冀说:“1998年6月,对我来讲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我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都为维护血站的利益。在这之后,我感觉血液不仅是血站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艾滋病,“我们应该有所准备”

 

    “山西血的问题很严重,我一开始认为这是违反了国家血液政策!”李黔冀说。

 

    1995年9月之后,邢台市中心血站非法贩买山西血,李黔冀作为血站的宣传人员,多次向站长提出意见,发现不起作用,于是他向站长呈交了书面建议。

 

    他说:“后来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觉的山西血不仅是简单的违反了国家的血液政策,因为大家亲眼看到,当时过来的山西血血浆都成绿色了,给病人输血就输不进去,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站长后来说,你别管这些事情,跟你没关系。”

 

    1998年5月29日,李黔冀看到《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献血四十多次,山西省已确认132人被感染》的文章后,他马上联想到自己所在单位邢台市中心血站1995年9月以后大量从山西南部非法贩买山西血的情况,感觉此事性质非常严重。

 

    于是,他撰写了一份名叫《我们应该有所准备》的报告,呈交邢台市委。他在报告中说:

 

   

 

    邢台市中心血站从山西运城贩买廉价血液的时间正好与报道所说的艾滋病人疯狂献血的时间重合,为此,笔者有两虑:一来,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有关方面正在追查血液流向,邢台市使用山西的血液将近四百万毫升,涉及两万多人的利益,如果此消息被其它有关单位披露,很可能造成邢台市的社会混乱。二来呢,这次违规使用山西的血液数量极大,即使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由于此病潜伏期10年左右,而且民众对此方面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保护自己的有力手段。如果此疫不幸发作,势必给社会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后果严重得不堪设想。

 

    建议:首先,有针对性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艾滋病常识的宣传,避免由于人们的恐惧造成社会的大动荡。其次,有关单位应该重视一切可疑的病患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疫情扩大。再者,邢台市中心血站私自贩卖山西运城的血液,数额极大,这不是一般的渎职事件,对于血液这种特殊的商品,如此胆大妄为地充当血贩子,有关职能部门,知情不报,熟视无睹,作为对广大病患者的交待,尤其是针对将来的有关部门追查,应该对当事者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儆后人。

 

   

 

    与此同时,他在河北日报发表《自采血液,伸向生命的魔爪》,对邢台市严重存在的血液管理混乱问题进行了报道。此文发表之后,引起河北省卫生厅重视,省卫生厅要求邢台市卫生局核实并报告此事。

 

    但是,1998年9月12日,李黔冀被调离血站的宣传岗位,新的工作岗位是“看大门”。

 

    看大门引发“惊叹号”

 

    当了门卫的李黔冀并没有闲着,他依然在“琢磨”着邢台市血液管理的事。工作之余,李黔冀草就了一份名叫《呼唤良知》的足足44页的材料。 将自己因为在《河北日报》上发表批评报道引发打击报复的事情,报告给《河北日报》群工部。并再一次详细陈述邢台市血液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1998年12月,《燕赵都市报》派来3位记者,在李黔冀的陪同下,前后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采访。

 

    1999年3月23日开始,《燕赵都市报》以系列报道的方式,在一版推出了“红色惊叹号”系列报道。分别发表了《自采血,医院公开的秘密》、《医院为何铤而走险》、《血液也该打假》、《跨省贩血触目惊心》等8篇文章,对邢台市血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

 

    这些报道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作出批示,要求调查处理,河北省副省长杨迁也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其后,邢台市纪委对该市的血液问题进行调查,邢台市卫生系统一些责任人受到处分,血站站长贾杨莉被停止行使站长职权(2001年恢复)。1999年6月,邢台市纪委将此事作为十大要案之一向社会公布,当地媒体曾予以公开报道。

 

    1999年11月,在李黔冀的建议下,邢台市卫生局组织5个调查组,再次对自采血问题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现,自采血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该市县级医疗机构1999年1~10月份的自采血数量多达300多万毫升。

 

    李黔冀是调查组成员,并且是调查报告的撰稿人,当时的混乱情况从他所举的一个例子可见一斑:“两个农民承包了一家乡卫生院,每天从石家庄等地找来一些人疯狂采血,除了血型外不做任何检测,然后贴上邢台血站的标签卖给周围的医院。”

 

    结缘王为军,面对《记者问》

 

    1999年10月,李黔冀结识了曾多次到邢台市苦苦告状、后来终于打赢艾滋官司的王为军。从此,李黔冀便走上了帮助邢台艾滋病人的不归之路。他惊讶地发现,邢台居然有艾滋病,他长期对邢台血液的担心,在这一刻得到印证。

 

    “魔鬼来了!”李黔冀感慨地说,“真不希望这是真的,压根都不希望这是真的!”

 

    随后,李黔冀前往王为军的家,对王为军妻女感染艾滋病的前后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显德汪地区周边几个乡的艾滋病人进行了解。

 

    随即,新闻报道员出身的李黔冀,立即向《河北日报》及相关媒体通报了这一情况。很快,《南方周末》记者来到邢台。1999年12月3日,一篇题为《让我远离艾滋病》的报道,在《南方周末》发表。

 

    邢台的艾滋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样,也引起了邢台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天之后,也就是1999年12月15日,《邢台市委机关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同时刊出《市献血办负责人就我市的采供血情况答记者问》,全文如下:

 

    12月初,有媒体报道了我市的血液问题,其他一些媒体也进行了转载。这一问题引起了我市许多群众的关注,就此问题,本报记者对市献血办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采访。

 

    问:几家媒体对我市血液问题报道后,大家对输血安全非常担心。请问,邢台市血站供出的血液质量有保证吗?

 

    答:大家担心输血安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诸位,迄今为止,邢台市血站建站以来供出的血液,没有报告输血传染疾病问题发生。血站由于质量工作做得好,1997、1998连续两年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免疫学检验血站系统室间质评比优秀奖。但是,我们知道,质量问题是血液管理工作和血站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要求有关人员要严格管理、严格操作,以确保永远向受血者提供合格的血液。

 

    问:前几年,血站曾从外省进过血。请问,外省血质量如何?

 

    答:按照规定,外省血可以用,但需经省卫生厅批准。前几年血站未经卫生厅批准就进外省血,这是错误的。这个错误早就得到纠正处理。但外省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质量问题。只要按卫生部要求进行严格检验,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事实上,前几年血站供出的外省血,也没有报告输血传染疾病问题。

 

    问:有媒体报道说,邢台市卫生局最近对全市19个区县所属医院进行检查,发现相当部分有自采血现象。1999年1月—10月邢台中心血站总采血量是11263个(1个相当于200毫升),而实际医院总用量是19976个,缺口达8713个,这个缺口全部为非法自采血或跨地区用血。对此,你有何评论?

 

    答:这个问题,我回答如下两点:

 

    第一、1999年1月—10月,邢台市血站总采血量是31558个,而不是11263个,医院实际用血量也不是19976个,因为1999年1—10月,邢台市血站供出的血液就达32454个。(供出之所以大于采集896个,是因为有1月以前的库存和经省厅批准从外市几次调剂的血液)。媒体的报道,完全不符合事实。由此可见,所谓缺口为8713个的说法就更站不住脚了。

 

    第二、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邢台市献血办最近确曾对医疗单位的用血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检查。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只是像媒体说的检查了县区属医院,而且还检查了部分乡镇卫生院,以及邢台市全部市属和驻市医院。我们狠抓用血管理,坚决落实“三统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今年以来除发现一家医院有1例自采血嫌疑外,没有发现其他医院有自采血问题。完全不是媒体所说的“发现相当部分有自采血现象”。

 

    问:看来,自采血还没有完全杜绝,这个问题能绝对禁止吗?

 

    答:我们的目标是绝对禁止。为此,就要狠狠抓,经常抓,就要警钟常敲。但能不能绝对禁止不仅取决于领导机关和领导者,还取决于用血单位。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我们认为,不能把一例说成“相当部分”,以对工作做出错误的评价;也不能因为仅有1例而沾沾自喜,放松了对血液的管理。

 

    “内参”事件

 

    从2000年3月14日开始,李黔冀与《河北日报》记者联合,先后在《河北日报·内部参考》上发表“邢台发现2名艾滋病逝世者及8名病毒携带者”、“艾滋病逝世者家属把康泰医院告上法庭”、“在沙河市康泰医院输过血的多名妇女出现类似艾滋病症状”的情况报告。

 

    此事引起河北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领导批示。要予以查实,并要求实施控制措施。

 

    此事也引起邢台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经过他们认真查实,当年4月3日,邢台市卫生局专门起草了“关于对《河北日报·内部参考》中《邢台发现2名艾滋病逝者及8名病毒携带者》一文涉及问题的简要说明和血液管理工作的报告”。  

 

    这份报告说:

 

    1、文章标题《邢台市发现2名艾滋病逝者及8名病毒携带者》,令人莫名其妙。

 

    多少年以前,邢台确有死于艾滋病的,但那是在国外感染的,几年前,巨鹿县也发现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但他的感染与邢台的血液管理毫无关系。至于所谓8名病毒携带者,我们全然不知所云。

 

    2、在康泰医院分娩的两名产妇(邯郸人)确是死于艾滋病,但调查结果,根本不能证实其艾滋病系在此院输血感染所致。因而,这件事与血液管理问题根本不能证明有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市政府曾给有关部门做过专门报告,此报告也抄报了市委、政府许多领导和省卫生厅。

 

    3、市中心血站从未在献血人群中查出有艾滋病毒携带者。文章说血站曾查出了六例艾滋病毒携带者,是根本没有的事。当然,血站也曾发现过几例可疑者,但经权威部门检测,均排除了怀疑。因为从未查出过艾滋病毒携带者,所以,文章中所谓对艾滋病携带者“未采取任何医护或者隔离措施”的指责,自然就站不住脚了。另外,就是真查出了艾滋病,也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应予表扬的,绝对不应当受到指责,说什么“血源管理混乱”等等。

 

    4、血站从山西进血问题,早在三年多以前就被市卫生局发现,并予批评制止。从那以后,根本没有违规进过一袋外地血。文章把早就解决的问题重新搬出来,以证明现在血源管理仍是混乱的,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5、血站从未采过来历不明的外地人的血。文章的这一指责全然没有事实根据。

 

    6、血站曾一度出现的不到期采血问题,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彻底纠正。自那以后,未发生一例不到期采血问题,更没有发生一例频繁采血问题。文章把早已纠正的问题,说成目前仍在继续,借以证明其“血源管理混乱”的立论,显然是不严肃的,不实事求是的。

 

    7、邢台血站从未卖过血浆

 

    《献血法》实施后,公民无偿献血的血浆是不允许卖的,血站从没有卖过。《献血法》实施前,有偿采集的血液,分离出的血浆允许血站卖,但血站也从没卖过。

 

    8、巨鹿县医院自采自供血液问题,市纪委早在去年就已调查处理。文章作者把这一个早就处理、不复存在的问题,拿出来,作为今天仍然存在的问题加以渲染,显然是不严肃的。”

 

    之后,李黔冀前往北京,向国务院信访办反映了邢台市血液管理混乱的问题。在领导与朋友们的劝说下,李黔冀2002年到河北大学去读书。

 

    翻艾滋老账“弄翻”了自己

 

    2004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播出了《防艾滋不能不翻老账》,李黔冀讲述了邢台山西血的问题。

 

    本来李黔冀想把这个问题摆出来,引起社会的重视。邢台市这些年大量的发现艾滋感染者,都有输血的经历。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李介绍说,第二天,他与平时一样,照常去上班。刚刚从血站站长的办公室回来的他的部门领导,进门后便对他讲,没你事了,你歇着吧。

 

    从那之后,李黔冀说,我的奖金便被停发了。

 

    2004年9月12日,《燕赵都市报》发表了由李黔冀参与写作的《一个三甲医院的艾滋官司》,更深入地对邢台市面临的艾滋状况进行了报道。

 

    9月27日,有人通知他到血站会议室,血站副站长徐北军宣布,对他进行待岗处理,理由是不能胜任工作。

 

    李黔冀告诉记者,当时,我要上厕所都要给领导请假,血站开始扣发我的工资,只能领到原工资的一半。

 

    血站状告医药报

 

    几年来,李黔冀主动帮助他所知道的以及找到他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依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作为一名新闻通讯员,他也经常对这种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和报道,他还经常主动联系北京及全国相关媒体的记者,共同关注邢台艾滋病问题。

 

    2004年10月初,《中国医药报》记者张建国来到邢台,李黔冀积极配合,完成了新闻采访。

 

    当年11月29日,《中国医药报》刊登了张建国撰写的报道《邢台,盖子还能捂多久》,对邢台市血液管理混乱给艾滋病流行埋下巨大隐患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引起卫生部领导高强以及河北省副省长孙士彬的高度重视。

 

    2005年初,河北省卫生厅以冀卫医函字〔2005〕2号文件形式,向邢台市卫生局下发了《对《中国医药报》“邢台,盖子还能捂多久”一文反映情况的处理意见》,该意见称要邢台市“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监测。要按照国家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好以往有供血〔浆〕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要切实做好艾滋病日常监测工作,特别要关注1995-1997年间有过输血史人员,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组织开展好检测、治疗和阻断等工作,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规范开展治疗,有效阻断传播。”

 

    同时,这个函要求“尽快妥善解决李黔冀同志的工作问题”

 

    但是,2005年春节后,《中国医药报》却接到了邢台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的传票,邢台市中心血站以“名誉侵权”为由,将这家报社告上了法庭。

 

    最后这个血站与《中国医药报》调解了事。

 

    “面对如此严重的艾滋病问题,邢台市为什么要捂盖子呢?”《中国医药报》记者张建国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断重复这句话。

 

    为此,记者走访邢台市政府卫生职能部门——邢台市卫生局,两次均被告知“主管领导不在,其他人不接受采访。”

 

    记者却在邢台市政府网站上找到了邢台市卫生局的介绍,就在当地媒体1999年报道邢台自采血问题严重,还潜伏着违规贩买山西血的种种疫情风险的同时,邢台市卫生局却获得了河北省卫生厅颁发的“1998年度卫生防疫工作目标考核达标单位”的称号。在王为军的妻女等数人在沙河市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并且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的情况下,邢台市卫生局却又获得了“2000年度全省卫生防疫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邢台出现了这么多的艾滋病人,许多的艾滋病人在没有相关救护措施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死亡,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感染艾滋病?病因到底是什么?邢台的血液管理是不是导致艾滋病大量蔓延的原因呢?政府职能部门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他们是不是在隐瞒真相呢?不断对外报道这一问题的李黔冀怎么总是被认为“在和卫生局长作对”呢?这一切,记者都没有找到答案。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邢台艾滋病目前存在的许多隐患,却同样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