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防疫,别绊倒“离线”老人
2022-06-06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吴振东、郭敬丹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传播,内容是一位上海老人乘坐公交时,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无法自主完成“场所码”扫码、亮码,动作迟缓又焦急不已,最后无奈转身下车,一句“不耽误大家了”,令人心酸。

       6月1日起,上海公共交通全网恢复基本运行,乘客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扫“场所码”乘坐。无论是“场所码”还是“数字哨兵”,严格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是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测的必要措施,目的是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为城市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提供保障。但不可忽视的是,对部分没有智能手机或操作不熟练的特殊人群来说,这些措施的确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带来了“离线”的无奈。这提醒我们,防疫要严,服务要暖,相关工作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回归如常生活,谁都不能落下。上海老龄化程度深,我们在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防止“银发群体”在出行、购物、看病等重要生活场景中“处处碰壁”甚至“寸步难行”。以出行为例,尽管需要尽可能地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但不管在什么时候,有没有、会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都不该成为他们顺畅出行的阻碍。

       目前,上海有关部门已发布针对老人、孩子、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特殊方案”,包括可申领有效期为180天的离线“随申码”、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可用手机“随申办”移动端,扫纸质离线“随申码”进行健康状况核验,并查看身份证进行手工登记等。但记者了解到,这些变“你扫我”为“我扫你”的好办法,还存在覆盖面不广、老人知晓率不高等问题。另有车站工作人员反映,当前使用纸质核酸检测证明还存在身份识别的困难,将尽快优化。我们期待,有关部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责任感完善工作举措,实实在在解难题、暖民心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动态产生的新问题亦需“动态清零”。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有科学防控之智,更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民本情怀。用具体、务实、精准、可感的行动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我们就能进一步增进共识、凝聚人心,让这座逐渐归来的城市温暖如常。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