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妇32年帮助百名贫困生 资助21余万
2017-09-13来源:合肥晚报
        “黄爷爷、葛奶奶,很想你们!我在学校挺好的,我会努力,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爷爷奶奶,天渐渐凉了,你们要多注意身体……”9月12日,家住蜀山区井岗镇井岗园区的黄先明、葛惠珍夫妇收到一封来自宁国的信件,写信者是老两口资助的贫困学生。

       黄先明、葛惠珍夫妇今年均满80岁,身体都还硬朗,他们生活清苦,却用省下的每一分钱,发放了126笔助学金,圆了120位贫寒学子的求学梦,资助总额达到213200元。这一段爱心助学路,两位老人默默走了32年。

       捐款票据见证两位老人的爱心

       从1985年开始,黄先明、葛惠珍夫妇就开始用自己一点点攒下来的钱,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快快乐乐地踏入学校,安安心心地完成学业。老两口与全国各地很多从未谋面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黄先明、葛惠珍夫妇把他们的退休金“一分为二”:一份用作家庭生活开支,一份作为捐资助学的“基金”,他们的生活很艰苦,每顿也就两样小菜,一条床单补了10多个补丁,老两口几年都没有买一件衣服。老人的孩子也非常支持老人的“事业”,经常加入到两位老人的“助学”工作中,一起帮助身边的困难家庭,让他们的失学孩子能够背上书包,重返学校接受教育。

       这对老夫妻向社会贫困学生捐款助学的次数太多了,有很多事情,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只有家里保存的“捐资助学”证书和荣誉奖杯,以及一张张捐款的票据和媒体报道他们捐助的报纸,见证了黄先明、葛惠珍夫妇捐资助学的爱心。

       在黄先明、葛惠珍夫妇资助的120位贫寒学子中,只有两人与他们合过影,其他都未曾谋面,更多的是通过信件联系。在接受采访时,黄先明从书房里抱出三个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老两口缓缓地打开包裹。记者看到,报纸里包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而是上百封书信和一些媒体刊登他们事迹的报纸等。

       每天坚持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孩子们升入理想中学、考上大学或者即将毕业,黄先明、葛惠珍夫妇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面对孩子们的感谢,黄先明、葛惠珍夫妇常说:“我们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能衣食无忧。你们要做的是努力学习,好好做人,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现在,老两口还是每天坚持看报纸、看电视,只要看到报纸或者电视上刊登求助信息,老两口便会马上想方设法将他们的“爱心”传递到别人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爱心汇聚成大爱。“捐资助学的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的洪流之中,让人人心怀感恩,传递大爱。”两位老人满脸欣慰。

       有人曾经问过黄先明、葛惠珍夫妇,“你们一直这样默默地付出为了什么?”老两口说:“我们资助的这些孩子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就像看到自己孩子获得成功那么高兴。也许大家都觉得是我们在一味地付出,但是事实上看到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成长、成功,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满足,这就是他们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黄先明、葛惠珍夫妇发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很多,仅靠他们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就把了解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群孩子渴望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记者 郑静)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