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留守儿童教育化解亲子危机
2011-10-11

  重庆留守儿童教育化解亲子危机

  2011年10月11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卡拉

  政府主导,并动员社会力量,在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重庆探索新的“4 1”教育模式已一年半,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4项指标出现下降,身高、体重等指标上升,当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危机得以缓和。
  
  重庆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在拥有235万留守儿童大军的重庆,近年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营养普遍较差,体格发育不达标,体重达标率不到15%,身高达标率不到6%,个头儿不行,体重也不行,又小又瘦。贫血患病率高达43%,患感冒、腹泻等疾病也高于其他儿童。67%的留守儿童存在情感障碍。
  
  为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2010年春天,在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县的两所学校,一种被称为“4 1”培养模式的项目开始试点。重庆市委市政府还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列入“重庆市十大民生工程”,以政府为主导,联动学校、家庭、企业等社会多方资源,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情感、健康等问题,探索新培养模式。
  
  至今,该模式已在重庆31所寄宿制学校试行。
  
  孩子们有了洗浴室
  
  近日,负责实施该公益项目的顶新公益基金会回访团走进三所试点学校,回访项目推行情况。
  
  在毛坝乡中学,校长邱昌荣说,以前的学校,几乎所有地方都是泥地,现在政府出钱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校园变花园,孩子们有了洗浴室,有了水泥操场。老师们为留守儿童的宿舍画墙画,带学生们把厕所前那片泥地变成了小竹林。
  
  所谓“4 1”,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加上营养健康。听起来干巴巴的概念,在实际中,却被转化成了一个个活动,比如心理情感教育,每个学校都设立了亲情电话室,孩子们可在规定时间给家人打免费电话,学校每月给孩子过一次集体生日。另外,每个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模式成功但问题尚存
  
  “目前看来,这个教育模式很成功。”“4 1”教育模式实施方——顶新公益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周淑祯介绍,这是一套标准化实施流程,利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外时间,展开各项活动。
  
  但随着“4 1”模式的推行,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在9月底的一次回访中,回访团发现,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这种教育模式给老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时间。而且一些乡村老师无法理解新教育模式的内涵,师资结构不合理导致一些项目开展存在困难。
  
  ■ 故事
  
  亲情电话免费打
  
  人物:毛坝乡中学的初三学生 冉华光
  
  “在学校也会很孤独。”重庆酉阳县毛坝乡中学的初三学生冉华光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是一名遥盼爸爸回家的留守儿童。
  
  冉华光初二时,毛坝乡中学来了一群叔叔阿姨,他的寄宿生活开始变得多彩。
  
  每天一大早起床,冉华光和同学们会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卫生习惯在老师和武警的督导下得以纠正。接下来的早操时间,老师组织学生晨跑、打军拳,当口号响彻操场时,冉华光觉得,“有点小激动”。
  
  下午的课基本4点多就结束,晚饭也吃得较早。以前,晚饭后的这些课余时间冉华光不知道怎么打发,现在学校有各种兴趣班。
  
  想爸爸时,冉华光就去学校新开的温馨家园,那里的亲情电话可以免费打。因爸爸经常腰痛,冉华光打电话问得最多的,就是爸爸的身体。爸爸则最关心儿子的学习。
  
  “我最喜欢过集体生日。”9月28日夜晚,毛坝乡中学9月过生日的同学等来了他们的第一次集体生日。
  
  丰富的学校生活,冉华光说自己变得开朗,自信。远在北京打工的爸爸冉茂付说,儿子懂事了,会做家务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