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与苍凉中的辉煌
2005-12-22
   苍凉的黄土,寂静的乡村,这便是我臆想中的陕北了。当有机会脚踏这片寂静苍凉的土地时,我忽然发现,在这寂静与苍凉中展现出的却是别样的辉煌。
   
    五月的陕北,正是一年中气候最佳的季节。应陕西青旅日本部的邀请,我们对陕北榆林地区进行实地的摄影考察。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北纬36°51′—39°34′,东经107°28′—111°15′之间。东隔茫茫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宁夏、甘肃接壤,北连内蒙,南临延安地区。古老的长城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其中。六千年前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黄河支流——无定河的两岸,给这黄土高原与毛乌素大沙漠的交汇地带留下许多美好的传说和珍贵的文物古迹。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这首曲调优美的陕北信天游,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把绥德县从黄土高坡唱向了全世界。    绥德城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升为绥德军。后经西夏侵扰,地方荒废,城池倾圮。南宋时为金所有,改为绥德州。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重加修建城池,明洪武年间又重修。县城以其险峻地理形势,尤其是便利的交通,自古以来便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这里向为河套地区通往关中平原、山西高原通往陕北的南北与东西两条交通大道的交汇点。在战争频繁的古代,在此用兵遣将,攻守进退,调运粮草,皆十分方便,因此各个朝代无不将其视为军事重镇而争加控制。秦朝名将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于此戍守,汉朝“飞将军”李广也在这里统兵抗击过匈奴。
       
    我们一大早从革命圣地延安出发,驱车前往绥德。天格外地蓝,空气格外地清新,虽已是五月,穿着单衣还稍感凉意。车驶出延安市区,眼中看到的除了黄土,便是黄土。各种形态的黄土,馒头状的峁,长条状的梁,峁梁起伏间便是千沟万壑了。偶而可见黄土斜坡上的稀稀疏疏的绿色植物,还有那让人倍感亲切的窑洞。
       
    窑洞是我们的先民从“穴居”发展而来的民居建筑形式,对中华民族定居聚落的形成,颇有贡献。绥德的窑洞分为石窑、砖窑和土窑三种类型。石窑口的砌石有用錾子凿成细条的,叫“出面子活”;也有只用手锤子磕打方正的,叫“碰疙瘩子活”。石窑和砖窑的大小,一般为宽一丈,高丈一,深二丈五尺左右。窑内壁有用麦秸泥抹面的,也有用白灰抹面的。土窑洞比石窑和砖窑稍小一点,一般在向阳避风的胶泥坡上打成,窑顶多用柳椽子上箍,以防止泥土崩塌陷落。窑洞的门面有加砌一层石头保护崖面的,叫“接口窑”;也有只用稀泥抹墙的,叫“过泥活”。一般来说,石窑和砖窑多为城镇所有,而农村以土窑居多。在我们快到绥德城的时候,便看到了这种砖石结构的窑洞。这是楼房式的窑洞,建在一悬崖上,从悬崖断面上可以看出地质时期这里原为河床的一部分,岩层呈河相沉积,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在黄土上便是砖石结构的现代化窑洞了。这种节约用地,冬暖夏凉的建筑形式能留传到今天,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了。
       
    二百多公里的路程,车行了约三个多小时到达绥德县城。午饭后,我们考察了扶苏墓和蒙恬墓。
       
    二千多年前,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毁灭着人类的文化,一个深深的大坑埋葬着人类的精萃。一位年青人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这点火掘坑的人便是一代枭雄秦始皇,而那年青人则是他的大儿子扶苏。结果这善良的年青人被发配到了朔北镇守边关,甚至尸骨也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在“呜呜”的吼叫声中,吉普车沿着石板铺成的窄窄的而又弯弯曲曲的坡路慢慢爬行着。车行约一刻钟的时间,来到一块只能停下一辆车的平地。下车步行穿过几个台阶,远远地看到一座不算高的土丘和上边的一座八角亭。这里便是扶苏墓的所在疏属山了。走近看,在矮矮的松柏中,立有一块石碑,上刻“秦长子扶苏墓”六字。旁还有一座高约一米的亭阁式砖塔。看到这些孤孤单单的古代遗留物,不禁让人想起了遥远的过去。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南巡途中暴病身亡。临死前,他曾立遗诏给公子扶苏,让他火速赶回咸阳继承皇位。谁知,随同始皇一起南巡的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与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狼狈为奸,阴谋篡夺皇位,便将始皇遗诏篡改,赐扶苏一死。绥德城南l公里处,有一“呜咽泉”。相传即扶苏赐死处。唐代诗人胡曾《杀子谷》诗中写道:“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到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
       
    沿着一条小土路登上小丘,从这里可俯瞰绥德城的全貌。当年的扶苏可曾在这里注目着他的第二故乡?如今,只有墓顶的八角亭,面对苍穹,孤零零地陪伴着绥德城。        蒙恬墓,在绥德县城西南约0.5公里处的大理河北岸、现绥德县第一中学内。《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背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一带),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五原之间),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这位一代名将没有战死于沙场,最终却被秦二世所迫而自杀。在他尚有一线生机时,他放弃了:“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遂饮药而死。悲哉!壮哉!蒙恬将军!
       
    如今我们看到的蒙恬墓,只是一座小山丘,上面长满了小树和野草,据传此墓是他的部下含泪用战袍盛土堆成。墓前立有碑石一通,上书“秦将军蒙恬墓”,为清乾隆年间绥德知州张之林所立。碑高1.42米,可惜已断为二块。一代名将,在茫茫边塞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下午二点,车出了绥德城。车行不远,可见一条河流弯弯曲曲的向南流淌,公路便沿着河流向北延伸着。这条河流就是养育着一方人们的无定河。无定河发源于定边县东南长春梁东麓,是黄河在榆林地区的最大支流。它起初由西南向东北流,到巴图湾突然转向东流,到镇川堡附近又转向东南注入黄河。从绥德到米脂一带,因河流冲积形成了狭长的宽谷平原。在这里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塞外江南”的美景。公路的一边是千沟万壑的黄土丘陵,另一边是块块平坦的田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水的田里闪闪发光。黑油油的土地上,人们在辛勤地劳作着。远方隐隐可见那由一个个沙丘组成的沙带绵延伸展着。
       
    大自然的伟大在于创造着种种的奇观,而人的伟大便是在这种种奇观中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