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健康应“疾”先锋
2022-02-23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①刘秀梵院士长期奋战在动物传染病学研究最前沿。


②2013年,刘秀梵在孵化场指导雏鸡疫苗接种。



③刘秀梵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④1993年8月,刘秀梵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实验室开展研究。

埃博拉病毒,最开始由猴子传染给人类;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从马或者禽类传播给了人类;鼠疫,传播源是老鼠……近年来,由动物病原引起的人类流行病在全球多地暴发。

“动物与人,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70%的人类病原体来源于动物。只有把动物疫病的源头问题控制住了,才能控制人兽共患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刘秀梵分析,我们不单要考虑人类的健康,而且要考虑动物的健康,要把生态环境的健康当成整体来对待。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我们不断地意识到,在关涉社会公众健康的事件中,科学家所充当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刘秀梵曾说,“如果科学家的发声不谨慎,很可能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恐慌”。

1965年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留校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刘秀梵带领科研团队始终挺立在动物传染病学研究的前沿,秉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大健康”理念,溯源探本、精研深究,研制出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新城疫基因Ⅶ型灭活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获批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易专业 寒门“学霸”缘结兽医

时光回溯到57年前的深冬,江苏省高邮县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农民十分焦虑不安。原来,他们仅有的三头“宝贝”牛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严重。可不要小看了三头牛,在那个年代,它们就是生产力的代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牛大夫”到了。

这位“牛大夫”,就是刚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的刘秀梵。冒着雨雪赶来的刘秀梵仔细查看了牛的病情,发现它们口吐白沫躺在地上,生命垂危。原来这些牛长了虱子,为了灭虱,农民用农药和凡士林混合,配制了膏剂给牛涂上,没想到有机磷农药毒性太大,牛皮肤吸收后随即出现了急性中毒反应。诊断明确后,刘秀梵赶紧将牛身上的药膏清除,并打了特制的解毒剂。

“几天后,中毒的牛就康复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出诊,也是第一次独立应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考验。”说起这段往事,刘秀梵历历在目。然而,在与兽医专业结缘之前,刘秀梵曾三易专业,求学经历一波三折。

1960年,刘秀梵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县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立志当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西安交大电机系。“你为什么不填高一点儿呢?”刘秀梵是班上的尖子,班主任建议他填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于是,刘秀梵听从班主任的意见,改填了志愿。

在那个年代,高考成绩不向考生公布,直到1983年,江苏农学院在清理教职工人事档案时,才把他的一份高考成绩单归还他:物理100分,数学97分,英语90分……全部6门功课平均分超过85分。

刘秀梵这才知道了自己没有被中科大录取的原因。“当时打击不小,自我感觉考得很好,后来才知道是名额的原因。”原来这一年,重点大学招生改革,包括北大、清华及中科大,均将名额分到了学校,中科大名额只分到各省立中学。而靖江县中学只是一所县中,学生成绩再好,没有名额也上不了。

不巧的是,大学第二年,苏北农学院的无线电专业撤销,刘秀梵便转学了农机。谁知道,第三年,农机专业也撤销了,刘秀梵不得不第三次作出选择。“当时有农学、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可以选,”刘秀梵回忆说,“很多人对兽医不了解,有偏见。但兽医专业是当时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里还有一批学术造诣很高的老师。自己也做了很多权衡和思考,知道兽医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便主动选择了兽医专业。”

刘秀梵来自农家,选择兽医专业,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1941年,刘秀梵出生在江苏靖江的一个农家,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六七岁大的时候,刘秀梵就担起了家中力所能及的农活。

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让刘秀梵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懂得了人生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1957年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上县城的高中,家里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我现在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靖江县中学寄宿,每个月的伙食费大约7元钱。每逢我回家拿生活费,父母经常是从村子这头借到那一头。”刘秀梵说。

刘秀梵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父母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刘秀梵说,“他们就希望我能靠自己的努力,过得比他们好。”家庭的贫苦、父母的勉励,让刘秀梵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自律的习惯。

刘秀梵的高中时期正值“大跃进”运动,学习之余体力劳动也增多了。“那时候很多课都靠自学,劳动结束了虽然累,但自己看起书来还是津津有味,一些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三门课代数、几何、三角我都考了满分呢。”刘秀梵回忆。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这一消息让还是高中生的刘秀梵激动不已,崇尚科学技术,励志科研报国的理想,从那时起就植根在他的心中,并且一生追随。

在苏北农学院读书期间,每逢节假日,同学们多是外出踏青欣赏美景,而刘秀梵却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抓住这用功读书的好时间,心无旁骛,如饥似渴。大学5年中,有一个学期,他竟然没出过一次校门。

大学期间虽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满足于考试的分数,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增长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他主动学习外语,收听中央台的对外广播,练习英语听说读能力,到大二期末,他已能轻松阅读专业英文原版教科书了。大三时,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德语,大四时已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德文科技文献。

“我阅读了国外很多关于兽医的文章,读兽医也是希望可以改变大家对兽医的固有偏见。”刘秀梵说。

1980年10月,机遇来叩门了。刘秀梵以全省选拔考试第一的成绩,作为访问学者公派美国留学,他先后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研修。

破冰研究 铸利剑“擒”流感

“平时人们吃鸡,总习惯于把‘鸡屁股’切下来扔掉,但对于鸡来说,这里却有它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刘秀梵解释,鸡如果得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会产生免疫抑制,使抵抗力下降,而且还会大批死亡,所以这种病俗称为“鸡艾滋病”。曾几何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疫苗,不过时间一长,这些疫苗的保护力就逐渐下降,鸡的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差。

法氏囊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毒,在不同宿主系统传代时很容易变异。经过无数次实验,刘秀梵带领团队终于通过交叉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疫苗毒株。

刘秀梵的破冰研究离不开他在美国学习期间养成的“泡”实验室习惯。“当时每天工作12—16小时,周末也不休息。”除了选修与兽医和医学有关的课程外,连轴转的他还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正是这个读起来略显拗口的专业术语,成了刘秀梵大半辈子的科研“羁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物质生活匮乏,刘秀梵在国内的月工资是80元钱,而到了美国,国家一个月就要给400美元生活费,“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是国内的老百姓供养了我”。

“刚到美国,帮我办手续的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看到我的简历,就说,‘哦,你是学兽医的’,便称我为Doctor(医生),而称其他的访问学者为Mister(先生)。”只是这一点点的不一般,就让当时的刘秀梵倍感欣喜,“在国外,兽医是个很受尊重的职业,念兽医很了不得的。”

1982年11月,访问结束,刘秀梵回国。回国后不到3年,刘秀梵率先将单抗体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的研究和控制。他研制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7种病原体不同表位的单抗100多种,这其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单抗已成为国际血清分型的标准试剂。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3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些年,禽流感时不时地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其实,早在20多年前,刘秀梵就和“禽流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突然在全国暴发。“我们学校有个校友是上海大江公司的总经理,他们公司是一个集养殖、饲料和食品加工的联合企业,年饲养肉鸡6000万只。该病毒很快传遍公司所有的种鸡场和肉鸡场,损失巨大。校友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在确诊治疗该病的同时,我们也加快了该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的步伐。”刘秀梵回忆道。

那一年,他带领团队在禽流感主要流行地区开展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13个省市的病毒,进行系统分析鉴定和遗传发生分析,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疫情分析,争分夺秒。

仅用了半年时间,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疫苗(H9亚型)诞生了,并于2002年2月获得生产许可。此后几年间,这种亚型禽流感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5年,刘秀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提及目前引发大众恐慌的H5、H7亚型流感病毒,刘秀梵表示,暴露人群中感染H5、H7亚型流感病毒的概率非常低,和季节性流感相比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恐慌是完全没必要的。但我们必须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以防病毒变异后可人传人,引发新的流感疫情。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不仅有经济上的重要意义,而且还对公共卫生健康等都有重要作用,刘秀梵的团队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烈性传染病“新城疫”,刘秀梵带领团队历经18年,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城疫疫苗,也是国内首个将减少排毒作为效检质量标准的新城疫疫苗,可同时预防鸡群和鹅群中的新城疫,为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新城疫防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同时显著提升了国内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该疫苗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全国历年累计仅有9个一类新兽药证书。2020年初,这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自应用以来,该疫苗累计生产销售75.1亿羽份,在全国31个省份推广应用,为养殖企业增效50多亿元。

教书育人 讲台就是人生舞台

从1965年毕业留校至今,刘秀梵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站了50多年。功成名就的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研究和教学的“节奏”。

“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刘秀梵说,“站好三尺讲台,培养优秀人才,是一个教师的终身事业。”

刘秀梵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有“两个12点”的要求:为了工作他每天12点以后才吃午饭、每晚12点以后才休息。他不仅对自己近乎苛刻,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也严格要求。他常常告诫学生:“不但要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他对学生外表严肃,内心却是一片慈爱。1999年,他获得“大北农科技奖励基金”,奖金10万元。他当即拿出5万元,设立了研究生奖助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寒门学生。“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寒门学子,我有一批学生,来自湖南、河南、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贫困地区,我深知这些孩子求学的艰辛。”刘秀梵说。

2006年,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为防止实验室禽流感工作人员感染,刘秀梵从自己的津贴中拿出6000元钱,给教研室的每位教师和研究生注射了流感疫苗,“人感染禽流感的概率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但我们要把它降低到零。”刘秀梵说。

从1984年至今,刘秀梵带出了200多名研究生,其中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成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还有很多成了行业佼佼者。

“刘院士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一直是我和学生们学习和追随的标杆,是我们受益终身的一本‘大书’。”团队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焦新安教授说。青蓝相继,薪火承续。他在导师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持续突破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被推广至全国11个省份,仅2015至2017年间,累计新增利润1.41亿元。

在刘秀梵的带领下,扬州大学动物传染病学导师团队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围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养殖等国家重大需求,研创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作出卓越贡献。“十三五”以来,刘秀梵团队共承担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50多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部级奖项5项,先后有6篇博士论文获评国家和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018年,刘秀梵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秀梵本人也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和动物打交道这么多年,也让刘秀梵对“健康”有着独到的看法。在他看来,“大健康”这个概念更值得关注。刘秀梵说,“我们不单要考虑人类的健康,而且要考虑动物的健康,要把生态环境的健康当成整体来对待。”

他先后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大量提案、议案和建议,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素质教育、兽医专门人才培养等众多重要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第一时间为灾后防疫提出了建议,并被作为决策依据采纳。他在建议中提出,灾后防疫包括人和动物两方面的疫情,要确保不发生群发性人畜共患病,千万不能忽视动物防疫,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弃,灾后防疫一定要把动物公共卫生和人类公共卫生很好地结合起来。

结缘兽医研究50多年的时间里,刘秀梵始终孜孜矻矻,沉潜蓄势,厚积薄发。2015年9月,在南非召开的第19届世界兽医禽病大会上,刘秀梵入选世界家禽兽医协会荣誉堂。而截至目前,我国仅有3名科学家入选。

刘秀梵常说:“要在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中确定科研方向,要在踏实、专一中砥砺科研状态。”这种研究状态刘秀梵一直持续到现在。

扬州大学供图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22日第4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