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019-09-02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8月22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防汛防台风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自6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洪涝、台风、地质灾害、风雹、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共造成7180.2万人次受灾,43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627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153亿元。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情况却截然相反。冰川也不太平。一边洪涝,一边干旱。本周七日谈的关键词是“环境”。

pexels-photo-763398_副本

       今年主汛期自然灾害致全国627人死亡或失踪

       8月22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防汛防台风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自6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洪涝、台风、地质灾害、风雹、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共造成7180.2万人次受灾,43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627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153亿元。

       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指出,今年主汛期自然灾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洪涝和地质灾害“南北齐发”。南方多轮暴雨洪涝过程重叠,造成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灾情严重,并引发严重地质灾害。东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成,局地受灾较重。

       二是台风灾害影响华东、华南地区。先后有3个台风登陆影响我国,其中,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强势登陆浙江沿海,在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中强度排名第五,浙江、山东等地受灾严重。

       三是风雹灾害影响北方地区。我国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近5年同期明显偏少,但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强度相对较强。

       四是夏旱灾情趋于平稳。华北、黄淮、江淮、西南等地局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6成,局地旱情较重。受7月以来降雨天气影响,前期旱情较重的云南、四川等地旱情逐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仍在持续。

       五是地震灾害造成一定损失。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此后又连续发生3次5级以上余震,宜宾、乐山等地受灾较重。

       为了解决灾情,各地的公安民警、军人都成立了抗洪抢险主力军,人民也自发组成了自救组织。排查险情,疏导道路交通,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加强巡逻防范,维护治安秩序。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无疑是脆弱的。但大家团结起来,至少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pexels-photo-2828555_副本

       地球沙砾资源消耗过快

       近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评论称,目前沙子和砾石的采掘速度,已经超过了其自然恢复的速度。沙子用处很多,是制造建材、玻璃、电子产品的原材料。但对沙子的储量,人们却往往忽略了。

       沙资源并非无限的。虽然沙漠占到了地球上陆地表面积的20%。但沙漠里的沙颗粒太细,直径均在0.3毫米以下,如果选择这种沙子作为建筑材料,砂浆就会很稀,难以凝固。工业用沙绝大多数来自于河流,仅占地球面积不到1%。评论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会使用320亿吨至500亿吨沙,而这个用量超过了自然再生率。到本世纪中叶,需求就可能会超过供给。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沙资源的监控和数据采集手段一直很缺乏,这导致人们对全球采沙量的估计往往过低,而对储量的估计又偏高。因此《自然》杂志给出几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寻找可持续的沙子来源。此外,应当鼓励寻找替代方案,例如使用碎石、工业矿渣等。同时,已经使用过的材料也应当尽可能地回收利用。最后,需求端也需要进行控制,应该制定行业标准,把控材料质量并强制执行。

       最后是要用上先进的监测手段来探明现存的储量,并且进行全球的数据同步。因此亟需利用,卫星和太空成像技术,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数据收集系统。此外,各地的法案也必须同步跟进,订立用沙限额,以鼓励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

       地球上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因为太过不起眼,常常不在人类的考虑范畴之中。我们都知道淡水、石油、铁矿等资源不可再生,却从没想到过沙子也会面临资源枯竭的这一天。毕竟,在语言中,沙子常常用来指代无限的事物,成语“恒河沙数”便是这么来的。所以在潜意识中,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方案提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东西,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现在能提前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前规划,不失为一种进步。

pexels-photo-221148_副本

       联合国:

       全球最权威的气候变化评估机构日前发布报告,警告: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全球粮食安全。报告给出了如下一些数据: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使用影响了约60-85%的森林,以及70-90%的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并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了11-14%。其中水稻、氮肥和养殖业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巨大。数据显示,2007-2016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约有23%来自农业、林业等和土地相关活动。其中,反刍动物和水稻是两大甲烷排放源。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概率上升,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了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侵蚀,干旱气候导致森林大火等。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全球范围内强降水事件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造成粮食减产。

       本次报告中,作者们反复强调了“可持续土地管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表示,如果想要解决问题,决策者们不能只依赖单一方案,而需要通过综合考察,提出一套涵盖各方面的综合性计划。否则反倒有可能顾此失彼,产生反作用,危及粮食生产和供应安全。此外,除了科学和技术,也要考虑到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地球如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习惯的改变通常是最难的。气候变暖这个议题已经提出很久了,改变却并不明显。唯有全人类团结起来,厘清权利和责任,才有可能避免气候危机,与地球和谐共处。

       但达成共识依旧艰难,例如,特朗普等美国国内一部分人始终认为“气候变暖危机其实就是一场骗局,一场想要美国掏钱的骗局”。他们认为减少排放会损害美国经济发展,削弱美国的竞争力。因为我们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恰恰正是我们人类自己。但我们不能短视,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