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利益高监管难 检察官支招
2017-06-15来源:新华网
       6月13日凌晨,广东汕头海关开展缉查行动,一举打掉了5个固体废物走私入境团伙。据初步查证,自2014年10月份以来,梁某、郑某等揽货通关团伙冒用他人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为汕头市龙湖区某塑胶厂等多个境内货主伪报走私进口废塑料、废五金等固体废物,涉案货物约8.5万吨,案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近期,我国多地海关查获多起“洋垃圾”走私进口大案。“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洋垃圾”治理依然面临复杂严峻形势。

       高压打击屡查“洋垃圾”案

       固体废物走私危害大、处置难,一直是全国海关打击的重点。据黄埔海关沙田办物流监控科科长林海介绍,来自境外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废五金、废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二是废矿渣、旧服装、建筑垃圾等不能作为资源使用、或虽可用作原料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固废,俗称“洋垃圾”。

       去年底以来,广东查获11870吨冶炼矿渣和部分生活垃圾、浙江查获3000多吨电解铝阳极炭块残极、大连查获1000余吨走私固体废物、厦门查获来自韩国的500吨旧服装……我国各地海关缉私部门连续围堵、破获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

       据海关总署通报,仅今年3月17日开展的整治固体废物走私联合行动第二战役中,全国12个直属海关就破获涉嫌走私犯罪团伙17个,初步查证涉嫌走私进境固体废物2.8万吨。

       很多“洋垃圾”会被不法分子分销给不具有加工资质的小作坊处理,导致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此外,“洋垃圾”还会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人身安全威胁。

       今年3月3日,汕头海关和陆丰公安、边防、打私、工商等部门在碣石镇捣毁一个走私进口旧服装储存窝点,多达96吨的进口旧服装被锈迹斑斑的铁丝捆绑成堆,包装袋上的英文字母还清晰可见。据汕头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旧衣服不仅来源不明,且未经检疫、消毒,一旦流入市场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在汕头海关6月13日查获的8.5万吨固废案中,不法分子前期经营显示,通过非法手段进来的固体废物经过简单加工处理,成为拖鞋、凳子、玩具、餐盒、餐具、吸管等生活用品,潜藏卫生安全风险。

       有的倒卖批文牟利150万元,有的卖服装“洋垃圾”一年赚十几万元

       “洋垃圾”暴利惊人。记者此前在陆丰市碣石镇采访时了解到,非法“洋垃圾”旧服装交易中质量好的按件批发,差的就“论斤称”,1公斤服装几十元、1件衣服几块钱,到了门店开价十几块钱,相当于一转手价格就翻几番,有的门店一年可赚十几万元。

       在今年2月广州海关查处的一起“洋垃圾”案件中,涉嫌走私进境的约800吨电子垃圾40余柜、案值超1亿元;在今年3月厦门海关的一次打私行动中,工作人员查扣国家限制进口的废塑料2000余吨,初估涉案案值超过6000万元。

       “洋垃圾”屡禁不止的背后,是非法倒卖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的“黑色利益链”,倒卖“指标”成为一桩利益惊人的生意。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东南某地查处的一宗“洋垃圾”倒卖案中,查办人员发现,从2015年开始,两家企业分别以每吨约80元的价格,向另一家拥有许可资质的化工企业购买了约1.8万吨的进口废塑料批文指标,非法转让方牟利近150万元。

       今年3月立案侦查的一起固体废物走私案中,犯罪嫌疑人交代,实际收货人在境外采购废塑料,之后由拥有许可证的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某无纺制品有限公司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放行后再运送给实际收货人,两家公司向实际收货人收取每吨700元至800元不等的“包通关费”。

       办案人员透露:“该案犯罪嫌疑人还交代,如果今年进口指标用不完,环保部门会在明年按照上一年实际进口量减少进口指标,企业于是铤而走险利用这些指标去牟利。”

       我国2011年颁布实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工作主要由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商务、发改等五部门共同负责。然而一些地方对固体废物进口后实际的货物流向缺乏有效监控,货物通过许可证进口后是否在备案工厂进行加工,仅凭拍照来印证,漏洞较大。

       东部沿海某省有关部门近期查处了一家涉嫌参与走私固体废物的化纤公司。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建有三条用于处理进口固体废物的生产线,实际仅有一条正常开工,而该公司仍按照每年产能全开即15000吨的“顶格额度”向海关报关,“套”出来的额度被“转让”到了其他省份的小作坊,企业从中牟取暴利。

       完善协同防控体系,挤压“洋垃圾”市场空间

       目前,东南沿海不少地方正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协同配合机制,筑牢“洋垃圾”防控体系。

       福建海关等部门今年一季度抓获3个走私固体废物团伙,现场查扣国家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2000多吨,环保厅了解案情后将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各地开展排查,防止同类问题发生。

       广东省陆丰市正组织公安、交通、海防打私、环保、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分成陆上和海上两个行动小组,对碣石湾海域和周边路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控,严防旧服装非法流入。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小东建议,检察机关应与海关等共同研究制定打击走私“洋垃圾”犯罪指导性意见,加强海关、环保部门与检察机关的衔接配合,整体推动案件办理进程,更全面精准打击该类犯罪,对犯罪分子形成更大震慑力。

       业内人士认为,杜绝“洋垃圾”,既要加强部门联动、增强打击力度,也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创新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机制,减少“洋垃圾”消费市场。

       《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相关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促使国内企业逐渐减少对国外废物原料的进口依赖,转而更好地利用国内废旧资源,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受益”。

       曾经被外界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拆解走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现象一度泛滥猖獗。当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导拆解户入园实现统一生产、交易。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金雄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货物流向清晰,防止“洋垃圾”非法交易行为,没有登记信息的运载固废车辆和个人将会遭到相关部门查处。“如今,‘洋垃圾’一露脸就会被查处,自然没了生存空间。”(王攀 颜之宏 詹奕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