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常见猫头鹰
2005-12-24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别名:小鸮

英文名Little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小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体小(23厘米)而无耳羽簇的鸮鸟。眼黄色,嘴黄绿色。两眼虽向前,面盘不明显,也没有耳羽。上体沙褐色或灰褐色,头顶具小白斑,两眼间及眼上下为灰白色。下体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腹中央至肛周褐覆腿羽白色。尾暗沙褐色,具浅棕色横斑和端斑。

      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

习性:栖息于低山、林缘灌丛、平原森林,也到村庄附近及农田活动。以鼠类、昆虫等小动物为食。57月繁殖,筑巢于岩洞,建筑物的洞穴等天然洞中,每窝产卵28枚,卵白色。


 

 

红角鸮 Otus scops

 

别名:夜猫子

英文名Eurasian Scops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角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体小(20厘米)的“有耳”型角鸮。眼大而圆,两眼向前,虹膜黄色。面盘灰褐色,四周围棕褐色。具明显的耳羽簇,基部棕色,端部暗灰褐色,杂有棕色和棕白色斑点。体羽栗棕色,具黑褐色虫状斑和黑褐色纵纹,并缀有棕白色斑点。

      虹膜——黄色;嘴——角质色;脚——褐灰。

习性:栖息于山地和平原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有时也到居民点附近。鸣叫声为凄婉而响亮的“王刚,哥-”声,以昆虫、小型鼠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为食。58月繁殖,在树洞中筑巢,每窝产36枚白色卵。

 


 

雕鸮 Bubo bubo

 

别名:恨狐

英文名Eurasian Eagle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雕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体型硕大(69厘米)的鸮类。眼大而圆,虹膜金黄色,眼上方具一大的黑斑。嘴爪粗而具利钩,铅灰黑色。耳羽簇长而显著。通体羽毛黄褐色,具黑色斑点和纵纹。喉部杂有白色,雄和两肋具浅黑色纵纹,腹具细小黑色横斑纹。

虹膜——橙黄;嘴——灰色;脚——黄色。

习性:栖息于山地森林、荒野、平原及裸岩峭壁。夜行性,白天在密林中休息。鸣叫时发出低沉的“呼”声,响而似有回音,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兔等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等动物。47月繁殖,营巢于树洞或悬崖峭壁的凹处,每窝产卵25枚,白色。


 

长耳鸮 Asio otus

 

别名:长耳猫头鹰 长耳木兔

英文名Long-eared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耳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中等体型(36厘米)的鸮鸟。眼橙红色,具白色眉斑。具显著的棕黄色面盘。头顶两侧具一对长形耳羽簇,呈黑和皮黄色。上体棕黄色有黑褐色斑纹。飞羽与尾羽有暗红褐色斑。下体棕白色而具显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横纹。

虹膜——橙黄;嘴——角质灰色;脚——偏粉。

习性: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中,或林缘,农田附近。夜行性,冬季常集成大群栖息,夜晚分别去捕鼠。鸣叫声低沉而长,不断重复“-呼-呼-”声。46月繁殖,常利用喜鹊、乌鸦和其他猛禽的旧巢,有时也在树洞中筑巢,每窝产38枚白色的卵。


领角鸮  Otus bakkamoena

英文名:Collared Scops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角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小型夜行性猛禽。面盘灰白色,缀以黑褐色细点;耳状羽具暗色点斑;上体羽灰褐色,缀黑褐色细斑纹;后颈棕白色眼斑形成一个不太完整的半领圈;下体羽灰白色,布满黑褐色细纹络;尾羽有6道棕色横斑纹。

习性:栖于山地林深处或山麓林缘树上,通常单独活动,主要吃一些昆虫和啮齿类野鼠。


短耳鸮 Asio flammeus

英文名:Short-eared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角鸮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中等体型(38厘米)的黄褐色鸮鸟。翼长,面庞显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见,眼为光艳的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满布黑色和皮黄色纵纹;下体皮黄色,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的腕斑显而易见。 虹膜-黄色;嘴-深灰;脚-偏白。 叫声:飞行时发出kee-aw吠声,似打喷嚏。 分布范围:全北界及南美洲;在东南亚为冬候鸟。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季节性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时见于中国海拔1500以下的大部湿润地区。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习性喜有草的开阔地 


 

鹰鸮 Ninox scutulata

英文名:Brown Hawk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中等体型(30厘米)、大眼睛的深色似鹰样鸮鸟。面庞上无明显特征。上体深褐;下体皮黄,具宽阔的红褐色纵纹;臀、颏及嘴基部的点斑均白。 虹膜-亮黄;嘴-蓝灰,蜡膜绿色;脚-黄色。 叫声:圆润的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每一两秒钟重复一次,有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于晨昏时分。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北亚、中国、东南亚、苏拉威西、婆罗洲、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夏季繁殖候鸟均有但都不常见,于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亚种ussuriensis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华东,南迁越冬;burmanica 为中国南方及海南岛的留鸟;totogo 为台湾包括兰屿及澎湖列岛的留鸟;lugubris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 

习性:性活跃,黄昏前活动于林缘地带,飞行追捕空中昆虫。有时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觅食。不时鸣叫,尤其是月悬空中时。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灰林鸮Strix aluco

英文名Tawny Owl

分类:鸮形目  鸱鸮科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中等体型(43厘米)的偏褐色鸮鸟。无耳羽簇,通体具浓红褐色的杂斑及棕纹,但也见偏灰个体。每片羽毛均具复杂的纵纹及横斑。上体有些许白斑,面庞之上有一偏白的"V"形。 虹膜-深褐;嘴-黄色;脚-黄色。 叫声:非常响亮浑厚的hu-hu声,不时重复(nivicola)。 分布范围:古北界的西部、中东、喜马拉雅山脉、中国、朝鲜 分布状况:温带森林中最常见的鸮鸟。亚种nivicola为西藏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华南和华中部大部地区的留鸟;yamadae为台湾的留鸟;ma在河北及山东。

 习性:夜行性,白天通常在隐蔽的地方睡觉。有时被小型鸣禽发现和围攻。在树洞营巢。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