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005-12-19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12月至20061)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名作品《猫头鹰飞来》,作者吉姆-斯坦因格女士,来自宾夕法尼亚州乍得湖,2004年冬,在加拿大安大略湖,使用5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下这只冲着作者飞来就要潜入水中的灰色猫头鹰。(春风)

    图为第1名作品《猫头鹰飞来》,作者吉姆-斯坦因格女士,来自宾夕法尼亚州乍得湖,2004年冬,在加拿大安大略湖,使用5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下这只冲着作者飞来就要潜入水中的灰色猫头鹰。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2名作品《四只青蛙》,作者拉穆鲁维克多-拉默雷,来自纽约州维斯塔尔市,带着儿子、侄女一起到附近池塘寻找青蛙时,发现两只绿色的雄蛙互相靠在一起,后来仔细观察,发现共有4只青蛙,1只雌蛙在前,3只雄蛙依次在后,紧紧贴在一起,用数码相机180毫米微距镜头拍摄。(春风)

    图为第2名作品《四只青蛙》,作者拉穆鲁维克多-拉默雷,来自纽约州维斯塔尔市,带着儿子、侄女一起到附近池塘寻找青蛙时,发现两只绿色的雄蛙互相靠在一起,后来仔细观察,发现共有4只青蛙,1只雌蛙在前,3只雄蛙依次在后,紧紧贴在一起,用数码相机180毫米微距镜头拍摄。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3名作品《筑巢的蜂鸟》,作者雷-福斯特,来自俄勒冈州塞伦市。作者在俄勒冈南部某池塘附近原准备拍摄野鸭,但运气不好,没找到野鸭,却意外发现一只红褐色的蜂鸟正从一棵香蒲上啄取纤维,可能是用来筑巢。拍摄时使用300毫米长焦镜头。(春风)

    图为第3名作品《筑巢的蜂鸟》,作者雷-福斯特,来自俄勒冈州塞伦市。作者在俄勒冈南部某池塘附近原准备拍摄野鸭,但运气不好,没找到野鸭,却意外发现一只红褐色的蜂鸟正从一棵香蒲上啄取纤维,可能是用来筑巢。拍摄时使用300毫米长焦镜头。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4名作品《水鸟的猎物》,作者凯文-多克斯塔特,来自佛罗里达州奥兰治港,作者发现一只长嘴水鸟在几百英尺外的沼泽中觅食,随后脱去鞋袜,进入沼泽,慢慢接近,用5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抓拍到了水鸟捕住一只螃蟹送入口中时的场景。(春风)

    图为第4名作品《水鸟的猎物》,作者凯文-多克斯塔特,来自佛罗里达州奥兰治港,作者发现一只长嘴水鸟在几百英尺外的沼泽中觅食,随后脱去鞋袜,进入沼泽,慢慢接近,用5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抓拍到了水鸟捕住一只螃蟹送入口中时的场景。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0名作品《冬日田野》,作者约书亚-亨森,来自爱达荷。10月底,作者在黄石国家公园用28-80毫米变焦镜头拍下了日出时霜雾下的田野风光。 (春风)

    图为第10名作品《冬日田野》,作者约书亚-亨森,来自爱达荷。10月底,作者在黄石国家公园用28-80毫米变焦镜头拍下了日出时霜雾下的田野风光。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5名作品《鹈鹕捕鱼》,作者克赖格-希尔顿,来自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市。作者在犹他州熊河惊奇地发现一对饥饿的美国白鹈鹕在捕捉几条比自己还大的鲤鱼,最终把鱼赶到浅滩,享受了一顿美餐。使用数码相机200-4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春风)

    图为第5名作品《鹈鹕捕鱼》,作者克赖格-希尔顿,来自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市。作者在犹他州熊河惊奇地发现一对饥饿的美国白鹈鹕在捕捉几条比自己还大的鲤鱼,最终把鱼赶到浅滩,享受了一顿美餐。使用数码相机200-4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6名作品《斗羚》,作者希拉-庞加比,来自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寒冷的冬日,作者在印度塔查帕野生动物园发现两只雄性印度羚,在阳光照耀下,在尘土中,为争夺领地而斗架。使用5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春风)

    图为第6名作品《斗羚》,作者希拉-庞加比,来自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寒冷的冬日,作者在印度塔查帕野生动物园发现两只雄性印度羚,在阳光照耀下,在尘土中,为争夺领地而斗架。使用5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7名作品《海豚涌来》,作者比尔-伊顿,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市。一日早餐时分,作者乘船在墨西哥湾游览时,发现几只海豚逐船而游,随后越来越多的海豚不断游来,数百只海豚包围了游船。作者用28-3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众多海豚不断游来的场景。(春风)

    图为第7名作品《海豚涌来》,作者比尔-伊顿,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市。一日早餐时分,作者乘船在墨西哥湾游览时,发现几只海豚逐船而游,随后越来越多的海豚不断游来,数百只海豚包围了游船。作者用28-3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众多海豚不断游来的场景。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8名作品《白篦鹭归来》,作者詹姆斯-沙德尔。作者春日到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拍摄珍稀的白篦鹭,就在容光焕发的篦鹭从空中归来刚要落地时,作者使用三角架,数码相机,6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下这一经典瞬间。(春风)

    图为第8名作品《白篦鹭归来》,作者詹姆斯-沙德尔。作者春日到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拍摄珍稀的白篦鹭,就在容光焕发的篦鹭从空中归来刚要落地时,作者使用三角架,数码相机,6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下这一经典瞬间。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9名作品《树螽戏花》,作者克里斯托弗-巴里,来自西维吉尼亚州亨廷顿市。在市公园内,作者发现一只栖息在一朵金黄色百合花内的树螽,正在爬进花蕊欣赏美景,作者用数码相机,38-76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这一特写镜头。(春风)

    图为第9名作品《树螽戏花》,作者克里斯托弗-巴里,来自西维吉尼亚州亨廷顿市。在市公园内,作者发现一只栖息在一朵金黄色百合花内的树螽,正在爬进花蕊欣赏美景,作者用数码相机,38-76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这一特写镜头。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5名作品《翠鸟依巢》,作者尼克-唐洛普,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塞巴斯托波尔市。用6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拍摄。(春风)

    图为第15名作品《翠鸟依巢》,作者尼克-唐洛普,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塞巴斯托波尔市。用6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拍摄。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1名作品《落日山色》,作者亚当-霍尔,来自新墨西哥州。作者在科罗拉罗州克里斯特山丘用12-24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日落时鲜花衬托下美丽的山光景色。(春风)

    图为第11名作品《落日山色》,作者亚当-霍尔,来自新墨西哥州。作者在科罗拉罗州克里斯特山丘用12-24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日落时鲜花衬托下美丽的山光景色。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2名作品《飞蛾独叶舞》,作者埃德塞-罗梅罗,来自菲律宾甲米地省。2004年7月,作者在新加坡植物园参观时,发现两对飞蛾在一片草叶上交尾,作者仰卧在地,距离数英寸,用180毫米微距镜头拍下难得一见的场景。(春风)

    图为第12名作品《飞蛾独叶舞》,作者埃德塞-罗梅罗,来自菲律宾甲米地省。2004年7月,作者在新加坡植物园参观时,发现两对飞蛾在一片草叶上交尾,作者仰卧在地,距离数英寸,用180毫米微距镜头拍下难得一见的场景。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3名作品《幼狐捕鼠归来》,作者罗伯特-帕尔默,来自科罗拉多州米利肯市。作者用5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拍摄下了小狐狸牢牢咬住猎物,一只更格卢鼠,飞速跑回自己洞穴时的情景。(春风)

    图为第13名作品《幼狐捕鼠归来》,作者罗伯特-帕尔默,来自科罗拉多州米利肯市。作者用500毫米长焦镜头和1.4倍增距镜拍摄下了小狐狸牢牢咬住猎物,一只更格卢鼠,飞速跑回自己洞穴时的情景。

    美国《国家野生生物》双月刊杂志最新一期(2005年12月2006年1月)评选出了第35届年度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编辑们根据创意和拍摄效果在4000多张参选作品中评出了15幅最佳图片。图为第14名作品《熟睡的褐熊》,作者杰瑞-霍罗维茨,来自新泽西州马尔博罗市。作者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用70-2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褐熊熟睡时憨态可掬的情景。 (春风)

    图为第14名作品《熟睡的褐熊》,作者杰瑞-霍罗维茨,来自新泽西州马尔博罗市。作者在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用70-2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下了褐熊熟睡时憨态可掬的情景。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