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一生捐建300多所学校,身家百亿却捐成穷人
2022-03-21公益中国网
       他已经离开我们4年了,但是他的名字还铭刻在大家心中,那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仍旧熠熠生辉。他就是“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


       这个曾经的亿万富豪,没有留下巨额的财富,却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和幼儿园,还有大约1800间乡间学校图书室。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他在这条公益之路上,走过了36年,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

       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照亮一片天空。他将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为人们点亮心中那盏明灯。

01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919年,田家炳出生于广东梅州书香之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6岁丧父,他不得已弃学从商,子承父业开办广泰兴,肩负起持家重任。


       18岁便远走他乡,前往越南推销瓷土,好不容易凭借吃苦耐劳,生意有了起色,却遇到日军侵华,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不得不将产业搬到印度尼西亚,谋一口饭吃。

       二战后百废待兴,他动用客家人特有的商业头脑,结合当地特色,手创"超伦"、"南洋"两树胶厂,业务鼎盛。成为亿万富翁时,仅仅三十出头。不料,遇到暴力排hua事件,他再次被迫举家搬迁到了香港。

       田家炳发现了香港皮革行业的空白,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屯门填海造地,创办田氏塑料厂、田化化工厂有限公司,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办成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他也成为了人们口中名满香江的“皮革大王”。

       40岁侨居香港,名利双收过后,田家炳开始审视自己的前半生,年幼丧父,少年辍学,两历战火的颠沛与坎坷,他再清楚不过。他说:“如果当年继续读书,说不定能有所成就,前半生就不会如此艰难。”他的年少憾事已不能弥补,但是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如果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命运很可能会就此改写。


       于是,63岁的他毅然决然地捐出80%身家,捐资创办了「田家炳基金会」,把生意交给子女,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年过古稀的他,踏遍了祖国的34个省市,遇到年久失修的学校,他便拿出资金,第一时间修建教学楼。他说:“我不怕钱捐得多,就怕教学楼盖不好。”

02

因为重要,所以舍得

       有的人唯利是图,为了金钱不顾一切;而面对如此泼天富贵的田家炳,并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30多年来,他在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捐资兴建了1000多个项目,捐资数目高达10多亿元,捐出了自己80%以上的财产。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1年香港“金融风暴”,大大影响了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以至于出现了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花园别墅,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



各地的田家炳中学

       而自己带着夫人,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他说:“子女们不同意我卖别墅,但他们都成家立业了,我和太太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呢?而且,别墅卖的钱可以捐助20间学校,我也尽了绵薄之力了,很开心!”

       按照当时香港的房价,那套别墅的价钱可能超过1.2亿港币,但是为了尽快换成现金,用于捐助教育,田家炳把价格降到了5300万元。买方为田家炳的精神所感动,就加300万,给了5600万元。

       一捐款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田家炳,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曾戴的电子表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

       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都不办酒席。捐款前,也都会打招呼,要求一切从简,拒绝大鱼大肉的招待。出门住酒店,都要自带肥皂,只因怕“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七百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就省下七百万个罐。
       
       田家炳常说,“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

       田家炳是真正在用赤诚之心去做公益的,正如田家炳所说的,“‘慈善’其实与身份、地位和财产无关,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好事,只要你存好心,当好人,处处都可以做好事。”田家炳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公益事业不在于非要捐多少钱,而是用一颗有爱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和热。

03

因为谦卑,所以伟大

       田家炳为教育付出一生的精神,更是感动人们以各自的方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田家炳每建一所学校,都尽量亲自去给学生“打气”。他常说,去到也只是讲故事而已,给小朋友说些“脚踏实地”的故事,因为,捐赠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关键是“育品德”。他有时会对老师说,“我捐钱盖了楼,不用你们感谢我,你们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我还要感谢你们”。他深知,教育不是凭捐款盖楼的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老师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正是田家炳生活清贫,却为教育慷慨解囊,又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展现了一个慈善家、教育家博大而谦逊的胸怀。这种胸怀点亮了广大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心灯,感召他们传递教育的火种,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贡献力量。

       田家炳向来把公益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自己清贫生活,主张“够用”就好,节省下来的一笔又一笔的“小钱”,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所以,他对自己生活的“吝啬”,正是他精神富裕和高贵的体现。

       虽然田家炳从不宣传、标榜自己,但还是他一生还是获得了无数个头衔和称号,有人曾经问过他“哪一个是最让他开心和看重的呢?”田家炳回答说:“应该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学家们艰苦探索的成果,却用上了我的名字。据说这是中国第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耀了。”



笑容灿烂的田家炳

       田家炳的一生是无愧于己,公益相伴的一生,是奉献小我,成全大我的一生。他从不是稍纵即逝的流星,也不是随波逐流的行星,而是一颗坚定不移、熠熠生辉的恒星。虽然他走了,但他仍将活在人们心中,照亮人们的心灵。

       田家炳说:“慈善和公益才是自己这辈子恒久和辉煌的事业。”他用他的后半生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人生,灿若星辰;他的风节,山高水长。在字里行间总想起那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