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荣辉:不想看到因病致贫的病人
2019-10-12来源:《中国慈善家》
       十年,120次义诊;十年, 近60000公里路程;十年,一分钱不要;十年,她坚守“无言的约定”;十年,她的故事终于被发现。初次见到杜荣辉时,她穿着旗袍样式的连衣裙、踩着高跟鞋,走路带风。她笑着说:“太忙了。”

       见面这天是个周五,下班后,她要开车两个半小时赶往200多公里外的通城,第二天下午,她又得自驾回武汉再赶往上海参加周日的学术交流。这样连轴转的生活,是杜荣辉10年的常态。



       她的坚持: 十年,义诊120次

       自2009年夏天,作为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的她,每月会抽一个周六,自驾前往通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义诊。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一次来回近500多公里,五个小时。 再加上医院工作也很忙,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坚持。杜荣辉却说:“还好”。

       2009年之前,身为通城人的她每年被都会邀请至通城义诊,每次问诊时,患病的村民们会拿着CT片,求她帮忙看看,她痛心:“来找我看的大多病得比较严重,但结核病是个早干预早防治的病,如果能早些诊断就好了。”看到太多老乡因病致贫,杜荣辉萌生了定时定点在通城义诊的想法。杜荣辉未曾盘算,她已经义诊了十年。

       这十年,是雷打不动的120次义诊;是义无反顾的60000多公里路程,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半。这十年,也是自掏腰包、不收老乡一分钱的仁心。

       2016年,武汉市肺科医院与通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了医联体,定期到通城指导基层医疗工作成为常规工作,医院提出安排司机接送杜荣辉,她拒绝了。每次义诊来回约500多元路费,她自愿掏腰包。

       2017年夏天,一个周五,刚下班,杜荣辉正准备出发前往通城,暴雨说来就来,这么恶劣的天气,正常人都会取消或推迟义诊时间。

       她却未犹豫:“风雨交加也得去。你现在一个个通知老乡肯定来不及,明天,他们一大早就会从十里八乡赶来。他们,有的是走了近几里山路过来的呀,如果我不去,老乡们就要白跑一趟。”

       夏天暴雨,冬季大雪,都是她经历过的事,即使时间增加一倍,也得赶过去 :“如果我一个月去下一个月又不去,病人也会觉得他们吃药或不吃药都不要紧,我必须自己起到示范作用。”

       8月10日,又是一个周六,最高气温38℃。早上8点,20平米的诊室,早已挤满了人。他们,或稚嫩、或年老,无论男女,当杜荣辉出现的那一刻,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要不是她,我还在吃结核病的药。”“谢谢她,是位好医生”。纯朴的乡亲们谈起她,感谢是最多的词。但杜荣辉并未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走进诊室,她便直接走向办公桌,马不蹄停开始问诊。

       就诊的第一位病人,怀疑自己被家人传染了肺结核,特意拿拍的片子给杜荣辉看,“咳不咳嗽?”“有没有其他症状?”杜荣辉拿着放大镜帮病人看片,不一会儿,她有了初步诊断,“你这种情况不像是肺结核,倒像是炎症,你要监测血糖,同时吃点消炎药,半个月后再复查。”

       这一个上午,她坐下来,便一次也未曾离开过诊室。 “图什么,不赚一分钱?”记者抛出这个世俗的问题。“真的不求什么。少一个病人,便是最大的安慰。”

       不求名、不在乎利,身为主任医师,武汉市医生协会呼吸专业副主委的她在乡村做着最普通的工作,这,是她的坚持。



       她的质朴:医生下乡比病人奔波好

       十年的坚持,杜荣辉带来的改变,实实在在。以前,通城县结核病人到武汉看一次病实在不容易:一路颠簸四个多小时,到了武汉又无依无靠,喘息的病人,无精力奔波。因此,许多病人未按时就医或停止服用药物。

       停药,意味着病情复发。杜荣辉揪心,她说:“医生下乡比病人奔波好,这不仅可以帮病人省路费,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规范就医的意识 。 ”而最大的改变,无疑是帮病人看好了病。

       病人小卢,25岁,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可老天总爱和人开玩笑,一年前,他被查出患上了肺结核。短短几个月,壮小伙瘦得不到90斤,完全没了人形,看着都让人心疼。

       一年来,每次杜荣辉义诊时,小卢都来她这复诊,咨询用药方面的建议。8月10日,经过复诊,小卢结核病已基本痊愈,体重也增加了30多斤。

       30岁的小刘,再次被11年前患的肺结核困住。2008年,小刘被查出肺结核,他规范接受治疗8个月后停药。今年3月份,他出现反复咳血。200毫升的咳血量啊,他自己害怕、家人着急无措,家里的顶梁柱,就要这样倒下了吗?

       5月底,他得知杜荣辉要来通城坐诊,正处于绝境中的一家人迎来希望。在杜荣辉义诊当日,家人搀扶着他来到通城县疾控中心。

       杜荣辉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用药史,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却发现他不是肺结核。病因究竟是什么?为准确诊断,杜荣辉为小刘开通了绿色通道,将小刘转往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即武汉市肺科医院。

       经过几天观察治疗,小刘被诊断为“"支气管结石症"”,规范治疗一段时间后,小刘咳血情况止住,病情痊愈。“不咳血了,家庭的希望就有了。”家人连连感恩。

       一个上午,杜荣辉一共面诊38位病人。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77岁。等到她面诊完,一位老人慢悠悠走到她面前,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杜主任,这是还你的钱。”

       老人名叫方金品, 7月初,他被诊断出重度结核,一度卧床不起。杜荣辉得知这一情况,把方师傅转至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为其精心制治疗。慢慢地,方师傅病情得到好转,7月底出院回家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但由于方师傅还有痛风,一般的结核药不能吃,杜荣辉便每月会寄药到防疫站,再由防疫站工作人员给他。这次,老人就是来还药钱。杜荣辉叮嘱老人,一定要坚持服药半年以上,绝对不能抽烟。这十年,她一直不间断地寄药。她说“有的结核病人因一些原因会断药,这很可惜,所以寄药给他们。”



       她的期盼: 未来,不想看到因病致贫的病人

       这些病人,只是杜荣辉接诊患者中的几个。经过10年下乡义诊,很多病人得到有效医治。2009年,义诊当日,会有八九十人涌向诊室。而现在,据结核病专科负责人刘葵透露:“仅相比四年前,通城县结核病人人数就少了100人。”

       更让杜荣辉骄傲的是,她留下来一支基层队伍。在通城县结核病防疫站义诊十年,杜荣辉只要有时间,便手把手传授当地医生经验;当她回武汉后,县医生常常远程咨询、请教疑难病情,她都一一耐心解答。

       记者从杜荣辉的聊天记录看到,常常是当地医生发来一张CT片,描述病人的基本情况,杜荣辉便直接回复是什么病。刘葵说:“现在一般的疾病我们都可以诊断,只是一些疑难病情还需要杜主任确诊。”

       十年义诊,她不仅在用“情”,更是用“勤”在付出。但用心、费心的背后,也有令人忧愁的现实:

       在医学上,结核病如果规范服药,治愈率可达90%,但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医药和人力支持,结核病治疗是一个难题。

       杜荣辉惆怅“你不能责怪医生,医生们也是有心无力。对大多数医生来说,没有时间吃饭都是常态,他们如何能坚持抽出时间义诊?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超过83亿。呼吸科医生,只占360万中很少的一部分。

       但根据2017年国家卫计委疾控局数据,中国处于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行列。2011—2016年,中国年报告结核病患者数均在90万左右,且疫情分布不均衡,西部高于中、东部,农村高于城市。

       若患者具备年龄偏大、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工作或病患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等特点中的任何一个,该患者家庭极可能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如何改善现状?道阻且长。但毫无疑问,医生杜荣辉的行为,正一点一滴改变这种现状。 武汉肺科医院的年轻医生,也受到感染,跟着杜荣辉下乡义诊过好几次。

       曹医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作为一个医生来说,学有所长,肯定希望服务更多人。医生下乡,可以让村民们少走许多弯路。”杜荣辉赞同“农村是最需要我的地方,到那能做点有益的事,我是发自内心的,我获得许多快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